
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常常會看到許多「請勿將衛生紙丟馬桶」的標語,否則會導致馬桶阻塞。對此,專家坦言,衛生紙長期都被錯怪了,事實上管線堵塞的元兇有「4狀況」,衛生紙反而是被冤枉的替罪羔羊,呼籲民眾與其焦慮能不能將衛生紙丟馬桶,不如檢查管線健康度。
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郭紀子分析,首先是「材質陷阱」,真正合格的衛生紙,採用短纖維紙漿,遇水秒速瓦解成絮;而面紙、餐巾紙、廚房紙巾常混入長纖維與濕強劑,濕水後更加強韌,在管線中糾結成團,便可能成為堵塞的元兇。
郭紀子點出,就算是合格的衛生紙,但若用量失控,例如一次丟入半卷紙,再粗的管線也扛不住這「紙山壓頂」,同樣也可能造成馬桶堵塞。
不過,郭紀子指出,真正造成馬桶堵塞的主因,其實是老舊管線,並歸納出其「四宗罪」:
一、管徑縮窄:鑄鐵管鏽蝕或PVC管附著油垢,使有效管徑從4吋縮成2吋,就像血管硬化般影響流通。
二、坡度不足:排水坡度太小,水流不順,固體容易沉積成「管中梗阻」。
三、介面不平整:管線接縫突起、樹根入侵,形成掛住纖維的「鉤爪」。
四、通氣不良:老舊建築的通氣管設計失效,導致管內壓力異常、排水不順。
郭紀子進一步說,實際檢修中常見的堵塞物,包含食物殘渣、油脂、毛髮、紙巾,甚至有絲襪、衛生棉、抹布、玩具、保險套、菸頭等。這些異物與油脂、糞便糾結後,會形成俗稱「管線肉燥飯」的頑固堵塞物,久而久之更硬化為「管線混凝土」。
郭紀子強調,與其糾結衛生紙能否丟馬桶,不如正視管線問題。根據內政部統計,台灣約四分之一的住宅屋齡超過50年,常見管材如鑄鐵管、鍍鋅管、早期PVC管,使用久了容易生鏽腐蝕,造成漏水或水質污染。
他也提醒,「鉛加鐵鏽的老舊管線」不僅易堵,還可能釋出重金屬污染水源。真正的解方是推動管線更新,「排水管就像人體腸道,保持暢通才能健康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