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撿便宜都是騙人的?專家揭穿3種「假降價陷阱」

好房網/新聞中心 2025-07-28 19:08

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自從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發布後,全台房市走冷,無論是中古屋或預售屋都紛紛以降價口號來吸引消費者購買,像是「打八折」、「大降XXX萬」、「屋主賠售」、「投資客平轉」、「社區最低價」等用語越來越常見。不過,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提醒買房族,應注意以下3種「假降價」陷阱,以免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一種是賣方「空氣降」。何世昌分析,有些物件宣稱降價,但實際上是假降價,而假降價又可概分為3種情形,包含「降開價不降底價」,此類情況在中古屋較常見,售屋平台上部份號稱降價的物件只是開價調降,但屋主底價其實沒降,只是降開價吸引消費者。

自從第七波選擇性信用管制發布後,全台房市走冷,無論是中古屋或預售屋都紛紛以降價口號來吸引消費者購買。房市示意圖。圖/好房網News記者黃暐迪攝
房市示意圖。圖/好房網News記者黃暐迪攝

再來是「奧梨子假蘋果」,何世昌說明,有些中古屋屋況差,甚至屋況有氯離子濃度過高、傾斜、嚴重壁癌等瑕疵,價格本就較低,但賣方為了利於銷售,刻意將其與屋況較好、或者成交價較高的物件作對比,營造相對低價的錯覺。

還有一種「空氣降」是「廣告戶非降價」,像是預售屋的四樓和車道上方的戶別價格原就較低,以及採光、通風、格局配置較差的戶別,往往會被拿來當成「廣告戶」處理,不是真的降價。

第二種「假降價」陷阱是「房屋附帶條件不同」。何世昌指出,以預售屋來說,含裝潢、精裝修、送車位的房子容易衝高成交單價,自然會被「降價建案」拿來作為比較對象。因此,消費者若看上降價的預售屋,除了檢視實價登錄成交價格外,也需比對房屋附加條件是否相同;若是空屋比空屋就沒問題,但若是空屋比含裝潢屋,比較基準就不一致了,中古屋也是同樣道理。

最後一種則是過去以來常見的不動產詐騙手法。何世昌表示,賣方以低價物件誘惑買家上鉤,等買家驚覺上當後為時已晚;這類手法不只存在二手屋市場,近年新成屋市場也常出現這種詐騙,「一屋二賣」就是利用消費者撿便宜心理來實施詐騙。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