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房網News記者黃芸涵/綜合報導
隨著都市發展日益密集,越來越多建築物往地下發展,地下室成了常見的建築設計。不過,是否曾經在路過施工現場時,看見一排排大型鋼板或水泥牆從地面一路深入地底,感到好奇那是什麼呢?
連續壁,全名為「地下連續壁」,是一種在地底施工的擋土結構。它的功能主要是支撐地下挖掘時的四周土壤,防止坍塌,同時阻擋地下水滲入施工區域。簡單來說,就像在地底先蓋起一圈「牆壁」,讓工程人員能在裡面安全地施工地下室、停車場或捷運站等設施。
連續壁施作可分成幾個主要流程:
1. 開挖溝槽:用特殊機器往下挖出一段長而窄的溝槽,深度通常可達十幾公尺甚至更深。
2.灌入泥漿穩定土壁:為防止溝槽塌陷,會灌入一種稱為「膨潤土泥漿」的液體,來支撐土壁。
3.放入鋼筋籠:將預先綁好的鋼筋框架放入溝槽中,作為日後混凝土牆的骨架。
4.灌注混凝土:接著從底部開始灌注混凝土,替代泥漿,完成一道道堅固的牆體。
5.一段一段施作:這些牆段會一段一段依序施工,最終連成一圈「連續的地下牆壁」,因此得名「連續壁」。
採用連續壁工法有什麼好處?
1.安全性高:可有效防止土壤坍塌與地下水滲透,保護工人與鄰近建物安全。
2.施工安靜:比起敲打樁柱,連續壁施工相對安靜、振動小,對周圍住戶影響較低。
3.適用範圍廣:常見於都會區的高樓大廈、地下停車場、捷運站工程。
如果你家附近正在興建高樓,很可能就會看到連續壁的施工現場,這項工法雖然看起來繁複,但正是讓我們的建築物「深根地下」,確保地基穩固的重要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