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消費者信心指數於2025年8月下降至63.31點,較7月的64.38點有所降低。中央銀行預測下半年消費者信心疲軟,民間消費動能不易擴增。這些數據顯示,儘管經濟成長數字亮眼,但民眾的消費意願仍處於謹慎觀望狀態。
凱度2024年第三季台灣民生消費品市場趨勢報告顯示,國內民生消費市場延續前一季活躍氣氛,整體市場銷額年增5.7%,其中包裝食飲品銷額年增6.2%。表面數據看似樂觀,但深入分析後發現,消費成長主要集中在民生必需品,反映出民眾對非必要支出更加謹慎。
生活成本壓力下的消費模式轉變
面對持續的通膨壓力,台灣家庭正在調整消費策略。2024年第二季數據顯示,台灣食品團購市場規模達115億新台幣,全台超過三成的家庭過去一年曾參與團購。這種「戰略性消費」的趨勢,顯示民眾更注重比價與省錢,透過社群平台團購取得更優惠的價格。
2025年6月台灣CPI年增1.37%,為4年以來新低,主要因夏季電費及交通票價調漲。儘管通膨率看似趨緩,但電費、交通等固定支出增加,仍持續壓縮家庭可支配所得,迫使許多家庭減少其他方面的開銷。
短期資金週轉需求攀升
在消費信心不振的氛圍下,部分民眾面臨突發性支出時,選擇尋求短期資金週轉管道。業界觀察指出,雙北地區的借款需求穩定成長,特別是新北市三重、新莊等人口密集區域。當地從事新北機車借款服務的業者表示,近期詢問度明顯增加,許多客戶是因應臨時醫療支出、子女教育費用或小型創業週轉而來。
三重汽車借款業者也有類似觀察,他們發現客戶年齡層分布廣泛,從年輕上班族到中小企業主都有,共同點是需要快速取得資金應急。相較於傳統銀行貸款的繁複流程,這類動產擔保借款因審核快速、手續簡便,成為許多人的選擇。
零售通路策略調整
2025年台灣零售產業面臨流量分化挑戰,品牌觸及管道愈趨碎片化,已不再有龐大流量聚集於某種銷售通路。為了因應這種變化,許多零售品牌開始採用混合零售模式,結合線上電商與線下快閃店,希望在不同場景捕捉消費者。
快閃店市場快速成長與沉浸式體驗風潮、永續設計和科技應用的趨勢密不可分。台北中山商圈成為快閃活動的熱門地點,品牌藉此高效接觸實體人流,並將潛在顧客轉化為會員。
觀察台灣消費市場的變化,民眾一方面精打細算控制支出,另一方面又追求高品質生活體驗的矛盾心態,正重塑整個零售生態。業者必須更精準掌握消費者需求,才能在這波消費力道疲軟的環境中找到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