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善意成為迴路 那些在社會縫隙中發光的微型行動者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11-19 10:45

一年將盡。回望這一年,《理善大家來》專欄走訪了許多微型社福與行動者,他們沒有龐大的資金,也不擅造勢,卻用最踏實的方式回應社會的縫隙。

有人陪伴受暴婦女重新生活,有人讓偏鄉孩子在音樂裡找到信心,有人以植物療癒心靈,也有人用法律守護青年的租屋權。

這些故事,不是新聞的頭條,卻是城市靜脈裡最真實的跳動。每一個名字、每一次相遇,都在提醒我們:行善,不只是給予,它是一種連結,一種會回流的能量。

讓關注 成為行動

在採訪的過程裡,我們看見這些微型團體的堅持:他們在人力短缺與資源匱乏之間,仍選擇站在第一線,陪伴需要被看見的人。他們的行動可能渺小,卻有一種頑強的溫度,像是在夜裡燃燒的小燈,不求照亮遠方,只希望有人看見光還在。

而「善循環」的意義,也在這裡被重新定義。它不只是施與受的關係,而是一場溫柔的接力。當一份善意被傳遞、被理解、被實踐,社會的氣候就會微微轉暖。

理善國際關懷協會透過媒體專欄,持續為微型社福單位報導與發聲,讓這些小而堅韌的行動能被更多人看見。而在這條路上,也有許多平台與組織,同樣致力於支援那些深耕於地方、默默實踐善意的社福團體。

社團法人台灣一起夢想公益協會

這是一個專為「微型社福」而存在的平台。他們服務的對象,往往是僅有一到兩位正職, 卻長年在社區中默默耕耘的行動者:陪伴受虐兒、照顧長者、守護動物、關懷偏鄉。

社團法人台灣一起夢想公益協會(以下簡稱:一起夢想)希望讓這些小組織能穩定生存、繼續前進。他們提供透明的募款平台、志工媒合與行政支援,協助小型社福處理財會、人事與法規問題,讓行動者能專注於服務本身,不再被後勤壓垮。

每一次捐款都能直接流向第一線的服務者,平台則作為橋樑,串起社會的關注與信任。在網站上,讀者能清楚看見每個團體的故事、需求與進展,明白自己的每一份善意,都真實落地。對於資源稀少的微型社福而言,這樣的支持不只是金錢,而是一種被看見的力量。

理善國際關懷協會也深受到「一起夢想」的幫助。過去我們曾合作舉辦公益課程, 並透過其定期舉辦的社福小聚活動,認識了許多同樣懷抱理想、默默在第一線耕耘的夥伴。在這樣的連結裡,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當微小的力量彼此支持,善意就會開始有了方向。

永齡社會福利基金會 「社福加油站」計畫

由永齡基金會推動的「社福加油站」,是台灣少數專注於強化中小型與地方社福能量的補助計畫。 它相信,改變不只發生在中央或大機構,更應該從一個個深植社區的行動點開始。

計畫名稱的「加油」,象徵著持續推動的燃料。永齡團隊不只是提供資金,更提供陪伴:從組織經營輔導、人才培訓,到方案發展的專業顧問,協助地方社福在有限資源下,依然能穩定成長。

「社福加油站」也重視創新與自立,鼓勵微型單位發展自己的特色服務,不只是接受資助,而能主動設計屬於在地的解方。這些計畫讓原本因資金不足而停滯的服務重新運轉,讓許多在邊陲奮戰的行動者有了新的勇氣。他們的存在提醒我們:行善,不一定要宏大,重要的是,讓善意有持續的方向。

光的迴路

這一年,《理善大家來》因為他們而豐盈,也因為每一位讀者的關注而成立。願這些微型社福與行動者在新的一年,仍有被看見、被支持的力量。若你願意,也請與我們一起分享他們的故事、參與他們的行動,或是記住他們的名字,讓善意持續成為迴路,不因時間而淡,不因距離而斷。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317期] 👈點紅字看更多

【延伸閱讀】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