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過去雨遮「算入坪數也計價」,引起諸多討論,從2018年起新制上路,屋簷、雨遮不再納入登記坪數,也不得計價,避免房屋「虛坪」問題。而虛坪改革的討論聲浪持續多年,這兩年內政部也擬訂相關方向,包括要合理規範社區管委會的公設面積,以及沒有買車位的住戶可不用再負擔車道公設面積。內政部國土署吳欣修署長接受《好房網》獨家專訪,表達內政部在此次降低虛坪的堅定想法,他表示,多年來國內房市大好,新建案「灌虛坪」的亂象確實多,應該要予以改變,讓市場更回歸到真實總價、實際坪數,要正向改變民眾的買房觀感及感受。
這次內政部有兩大調整重點,第一,檢討「建築技術規則」的「免計容積」規定,希望藉由合理規範社區管委會等公設的設置面積標準,避免出現娛樂交誼廳等不實用的公共設施;第二,為修正「公寓大廈管理條例」,將「停車空間」由公共設施改為專有部分,讓沒有買車位的住戶可免再負擔車道公設面積。另外一個部分,為一般電梯「增列為免計容積項目」。

吳欣修指出,社區管委會空間的確應該要再去做思考以及調整,過去常出現社區的管委會空間「被浮濫設置為健身房、交誼廳...等等」,也就是管委會空間被濫用;此外,我們也幫民眾與不動產業界思考,過去社區電梯屬於公設,歸在應計容積內,調整之後,一般電梯就歸於免計容積,如此一來,可以用來作住家的面積是增加的。
現有的規範,免計容積空間有合計上限的規定,在扣除避難、救災及機電維生等空間後,如果還有餘裕,一些建商會以管委會空間名義,包裝成非必要的娛樂交誼、健身房...等空間進行銷售,導致市面上出現高公設比的產品。吳欣修說明,未來管委會的公設面積經過修正、免計容積規定設了上下限後,原本有些很小型的社區免計容積額度不夠設置管委會空間,在調整方案中保障最低管委會空間面積,說不定就變成可以設置,這對於對後面推出的建案也是好的,另外也設了管委會空間免計容積的比例上限,可避免大型基地建商為了把免計額度用完多灌虛坪。他強調,改變需要一步一步來,比如過去樓地板隔音新制,也有反對聲音出現,但經過修法與實施後,證明居住品質確實變好,這是好的變革。
至於停車位與車道空間的調整上,不動產業界認為,恐造成停車位價格上漲以及難以管理等問題。吳欣修表示,過去我們實務檢視的經驗,會發現業者推案在停車位與車道空間的「虛坪浮濫」現象確實嚴重,有民眾沒買車位、但權狀坪數也被記入車道面積,「甚至差到3~4坪」,可說是買到冤枉的面積。他指出,甚至還出現「銷售坪大於面積(總坪數)」的怪象, 這就是「重複賣、重複計算」,虛坪怪象多,的確不公平也有失正當性,必須要有所改進。
吳欣修說明,將「停車空間」從公共設施改為專有,須修正「公寓大廈管理條例」相關法規,這部分我們持續與立法院溝通當中,並持續跟不動產業界、學者專家討論,蒐集意見。
此外,業界人士認為,調整後可能反造成房價拉高,房價也難鬆動,也可能影響都更整合。吳欣修指出,虛坪的檢討與改進,主要是要讓民眾未來購屋時,可以買到更真實的坪數以及可以接受的總價,希望市場「回歸到真實總價、實際坪數 」,這有利於提升並改變民眾買房的觀感與感受,也更具備公平性,並擺脫過去一些業者會以單價來混淆民眾試聽、製造話術的現象。他強調,其實回歸最重要的初衷,建設公司必須針對建案去規劃更實際的公設,紮實去設計案子,這才是重要的事,關鍵在於公設的虛坪減少,讓市場更健康;整體的調整方向,我們會持續與各界做溝通以及意見採納、理解,達成一定的共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