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堅守房市管制 專家籲業者慎防「資金斷鏈系統性效應」!

好房網/新聞中心 2025-09-20 18:48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美國聯準會(Fed)啟動「風險管理」降息的策略以因應美國勞動市場轉弱、經濟成長陷入停滯的跡象,但仍需保留降息彈性以防範關稅引發通膨壓力,故降息幅度1碼。高力國際指出,反觀台灣,今年雖飽受對等關稅及台幣強升等雙重威脅,但刺激90天關稅展緩期、半導體出口豁免期的提前拉貨潮,拉高第二季經濟成長率年增8.01%,創疫情以來新高,全年更有機會破4,且央行9月發行2年期定期存單新台幣250億元,最終投標倍數4.78倍,台股更站上2萬5的新高,展現產業、資金動能充沛的景象。

央行此次第三季理監事會,利率與信用管制都維持不變,高力國際表示,即便明年將面對高基期的修正,以及外部半導體關稅的不確定性,短期央行只須盯緊匯率變化,降低台幣升值對產業的衝擊,確實無進一步加碼貨幣政策或調整房市管制政策的急迫性及壓力,反倒是應該持續精準調控,尤其是在房市與信貸資源的分配上,守住前一階段政策管制的成果。

央行管制管制條件不變,預期建商、代銷不但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更要慎防洗牌過程,資金斷鏈所產生的系統性效應。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央行重拳打炒房,陳志聲透露,去年第四季開始台中部份區域就已有投資客「拋貨逃命」。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高力國際分析,2024年919房市新制上路以來,管制成效逐漸顯現,全台成屋交易量減少三成,而近期預售屋單月表現更只剩去年第二季高峰期的兩成,銀行受限貸款成數下降,民眾看漲房價預期心理趨緩,顯示整體氣氛已回歸理性,不過今年前7月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為10.3萬棟,遠高於過去5年均量的7.3萬棟,面對來勢洶洶的交屋潮及其申貸需求,全體銀行不動產貸款占總放款比率(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由去年6月底高點37.61%緩降至今年8月底的36.71%,顯示央行要求銀行執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具體量化改善計畫,強制進行信用資源分配的延續性與必要性,以確保金融穩定。

高力國際提醒,近期無論是《銀行法》72-2條排除新青安,或是央行延長換屋協處期限,乃至於台銀對於符合無自用住宅條件購屋者辦理購置自用住宅貸款,收支比率審核基準由200%調降至180%,都僅僅是針對小部分剛需族群降低管制措施的誤殺,給政策扞格一個下台階,但也間接聚焦、強化打炒房的決心,進一步凸顯目標、成果,加速趕底,提醒市場不宜錯判形勢。

高力國際分析,央行管制不變之下,信用資源分配與產業趨勢引導4大產品發展,各自發展如下:

成屋市場:由於信用資源的分流,對於首購族群有利,也強迫貸款資源去強拉低總價產品的槓桿,相對中高總價產品仍陷苦戰,產品價量走勢分化的趨勢會更明顯

預售市場:前有限貸管制虎視眈眈,後有《平均地權條例》禁轉挾持,尤其後者已經施過一次不溯及既往的魔法,未來要鬆綁還須靠修法,再加上成本面推高價格,但不見得受市場理性認同,所以買氣最為觀望,萎縮幅度最嚴重。如果管制條件不變,預期建商、代銷不但要有長期抗戰的準備,更要慎防洗牌過程,資金斷鏈所產生的系統性效應

土地市場:今年前三季較去年同期衰退4成,因為從融資面、成本面、銷售面都遭逢前所未有的挑戰,無論是政府或廠商標售,或是危老都更,幾乎無一倖免,短期除了企業自用之外,任何投資需求都回歸到基本面及籌碼面,沒有泡沫價格存在的空間。

商用市場:雖然繳出千億規模的成績單,但交易量較去年同期也減少3成,主要是因為過去的投資大戶壽險業仍受限於海外投資匯損壓力,短期即便滿手現金但仍以自用需求為主,很難大展拳腳,市場只能靠工業地產的AI供應鏈、物流產業需求撐盤。而商辦、廠辦等服務型產品則供需失衡的陰霾,北部有供過於求的壓力,而中南部卻呈現現貨供不應求的窘境,區域分化加劇。整體而言,市場動能由自用需求推升,所以產業、區域、價格條件成為決策關鍵,已非全面綠燈、雞犬升天。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