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近日有媒體引述金融圈人士言論指稱,為因應央行請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銀行爭取承做更多地方政府或公營事業貸款,致地方政府及公營事業能貸到更多錢,且利率更低,這形同「肥政府、瘦民眾」,央行27日回應,與事實不符;另外,外界傳出央行將在下(9)月理監事會議,評估把符合都更危老所衍生的整批性分戶房貸,排除在不動產貸款計算範圍的可行性,央行澄清,係屬臆測。
央行說明,去年8月本行請銀行自主管理不動產貸款總量以來,五大銀行新承做地方政府及公營事業放款加權平均利率並無明顯下降,且對政府及公營事業放款增加幅度顯著小於個人及民營企業。
銀行爭取承做更多地方政府或公營事業貸款,致地方政府及公營事業能貸到更多錢,且利率更低,形同「肥政府、瘦民眾」,央行回應澄清。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一般而言,銀行承做地方政府及公營事業的授信風險相對較低,放款利率也相對較低。央行指出,去年8月以來,五大銀行新承做地方政府及公營事業放款加權平均利率均呈小幅波動;其中,地方政府介於1.746%及1.795%之間波動,差距僅0.049百分點;公營事業介於1.753%及1.824%之間波動,差距僅0.071百分點;高、低點差距均不大,且並無媒體指稱貸款利率直線下降的情形。
放款餘額方面,央行表示,今年7月底相較於去年8月底,全體銀行放款增加2.4兆元,各部門放款均有增加;其中,以個人放款增加1.5兆元為最多,主要是房貸增加6,268億元,民營企業增加8,408億元,公營事業及政府分別增加794億元及72億元,並無「肥政府、瘦民眾」的情況。
央行指出,本行關注不動產貸款集中度,旨在觀測銀行信用配置情形與控管相關貸款風險。都更危老重建貸款及其所衍生的整批性分戶房貸都屬於中長期貸款,銀行仍承受房市景氣波動風險。若排除相關貸款,雖可使不動產貸款集中度下降,但將無法完全反映相關授信風險及信用資源流向不動產市場全貌,恐有失本行觀測不動產貸款集中度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