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治頻道
  • 社會頻道
  • 生活頻道
  • 健康頻道
  • 旅遊頻道
  • 地方頻道
  • 市場快訊
  • 房產頻道
  • 財經頻道
  • 台北
  • 新北
  • 桃園
  • 新竹
  • 苗栗
  • 台中
  • 彰化
  • 南投
  • 雲林
  • 嘉義
  • 台南
  • 高雄
  • 屏東
  • 基隆
  • 宜蘭
  • 花蓮
  • 台東
  • 離島
  • 政治頻道
  • 社會頻道
  • 生活頻道
  • 健康頻道
  • 旅遊頻道
  • 地方頻道
  • 市場快訊
  • 房產頻道
  • 財經頻道
  • 台北
  • 新北
  • 桃園
  • 新竹
  • 苗栗
  • 台中
  • 彰化
  • 南投
  • 雲林
  • 嘉義
  • 台南
  • 高雄
  • 屏東
  • 基隆
  • 宜蘭
  • 花蓮
  • 台東
  • 離島
新聞快訊 /
  • 父子雙雙鼻塞難眠 靠這招重獲呼吸自由 (13:58)
  • 重度3C族練出「烏龜頸」「富貴包」 浮針療法改善肩頸疼痛 (12:38)
  • 健檢有血尿恐是腎結石惹禍 醫提醒預防七招要落實 (11:19)
  • 端午食粽聰明減油 營養師建議以蒸煮取代油炒 (10:30)
  • 低頭滑手機太久、電腦看整天 小心「頸因性頭痛」悄悄上身 (06:00)
  • 建構急重症後送生命線 新竹臺大分院「葉克膜後送中心」不眠不休堅持 (12:39)
  • 端午節養生不怕胖 營養師推「食五紅」保健康 (11:00)
  • 吞嚥困難也能吃得好 彩虹食材提升營養照護 (10:18)
  • 肌少症非年長專屬 醫:40歲後應展開預防 (17:23)
  • 一直流鼻血是鼻咽癌前兆? 醫曝關鍵差別 (08:20)

父子雙雙鼻塞難眠 靠這招重獲呼吸自由

記者王文吉/台中報導 2025-05-20 13:58

季節交替、氣溫驟變,是鼻過敏患者最難熬的時期。鼻塞、打噴嚏或流鼻水易中斷睡眠,白天難以集中注意力。光田綜合醫院耳鼻喉頭頸部黃聖凱醫師指出,若長期依賴藥物控制仍無改善(如抗組織胺、鼻用類固醇),應留意是否為結構性問...

健康頻道
醫生看診。林重鎣攝

三叉神經痛十多年 靜脈營養終緩解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2021-02-03 14:40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2021-02-03 14:40

48歲王女士,十多年前開始出現臉部麻痛, 就醫診斷是三叉神經痛,當中反反覆覆發作,也服用很多藥物, 但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 後經友人介紹至長安醫院神經內科就診,評估確診是三叉神經痛。 因...

整形外科何格彰醫師。

年前微整 專業醫師提醒不可不知的三件事

記者陳宜婷/綜合報導
2021-02-03 13:28
記者陳宜婷/綜合報導
2021-02-03 13:28

年關將至、迎接新年假期的到來,不少民眾會選擇趁新春過年前到醫美診所進場保養,以不動刀、效果好、恢復快的非侵入式治療或填充注射微整詢問度較高。老化是人必經的過程,膠原蛋白流失,法令紋、淚溝、皺...

李佩霓說造成抽筋的原因很多,飲食不正常、營養素攝取不均衡,或只集中在幾天內拚命補充鉀、鎂、鈣、維生素D,並不能有效預防或緩解抽筋

冬天預防抽筋 營養師:你吃對了嗎?

記者黃村杉/新北報導
2021-02-03 10:21
記者黃村杉/新北報導
2021-02-03 10:21

寒流來襲時,窩在暖暖的被窩好舒服,但一翻身變換姿勢,「哎呀!」不對勁,頓時刺痛襲來,腳抽筋了!為什麼會抽筋?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營養科李佩霓主任說,造成抽筋的原因很多,常見原因與潛在疾病或生活...

大掃除、戰方城 小心「春節痛痛症候群」上身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1-02-03 08:20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1-02-03 08:20

年關將至不少好朋友不管是清除家中堆積雜物大掃除,或是長途旅遊開車,或是久坐追劇玩遊戲後,常在診間抱怨腰酸背痛問題,安南醫院復健科洪啟堯醫師表示,根據統計數據顯示,高達八成五的成年人一輩子至少...

中藥暖身 陪伴度過寒冷冬天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21-02-03 07:20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21-02-03 07:20

暖暖包賣到缺貨,薑母鴨、羊肉爐、涮涮鍋一度客滿,面對寒流一波波強勢來襲,手腳冷吱吱的朋友們該怎麼保暖?臺北榮總新竹分院傳統醫學科楊文杰醫師推薦可以試試中藥暖身,讓身體熱起來。 楊文杰醫師說...

圖說:在取出卵子後,立即放入負196度C的液態氮筒中,『凍卵』就可保存多年。茂盛醫院提供

過這年齡懷孕好難 想當媽媽有新招

記者林茂榮/採訪報導
2021-02-02 16:03
記者林茂榮/採訪報導
2021-02-02 16:03

國內結婚生育年齡愈來愈晚,2018年第一胎女性生育年齡來到30.9歲。不孕症權威李茂盛院長憂心指出,晚婚晚生易導致不孕,強調35歲前是女性關鍵生育期,想當媽媽一定要及時把握,雖然茂盛醫院先進...

醫生和患者合影。林重鎣攝

壯年男主動脈剝離 胸悶+頸部撕裂痛險丟命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2021-02-02 15:53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2021-02-02 15:53

35歲程先生患有高血壓,平時也常抽菸, 日前因頸部有疼痛撕裂感,加上胸悶不舒服, 原本只是要到醫院急診「看心安」,不料經詳細檢查後, 竟確診為主動脈剝離,醫師研判, 若延誤醫療時間恐大幅提高...

發燒量測有三大迷思。

疫情再度緊張 「體溫上上下下」發燒怎麼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1-02-01 18:22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1-02-01 18:22

醫師:連續式體溫監測可破除發燒量測三大迷思 桃園出現醫院院內群聚感染,引發COVID-19疫情再度升溫。而COVID-19肺炎最重要的徵狀「發燒」,日前防疫指揮官陳時中曾說:「體溫會上上下...

醫生診治。林重鎣攝

跑友患足底筋膜炎喊苦 中西醫合療助重返跑場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2021-01-29 01:04
記者林重鎣/台中報導
2021-01-29 01:04

台中40歲陳先生熱愛跑馬拉松,某次賽事因準備不足, 中途跑姿走樣,但仍堅持完賽, 導致隔天起床一踩地就感到足跟內側一陣刺痛, 雖然緩步行走後逐漸舒緩,但久站工作後又即復發, 就醫確診為足底筋...

台灣醣聯董事長張東玄

癌症跟醣有關係? 醣聯可望為癌友開啟新曙光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1-01-28 15:50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1-01-28 15:50

根據國民健康署公布癌症登記報告指出,台灣平均每4分42秒有1人罹癌,癌症時鐘快轉16秒,目前全台約有11萬1684人罹癌,其中大腸癌連續12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在大家聞癌色變的同時,全球也有...

兒童及家長參與身體空間學院課程。

筋骨疲勞成文明病!運動傷害不分老少 專家提倡:柔中帶剛保養之道

記者張家豪/台北報導
2021-01-28 12:00
記者張家豪/台北報導
2021-01-28 12:00

生活中筋骨疲勞的狀況越來越常見,尤其日常狀態下運動傷害幾乎無所不在,也許是經年累月的習慣造就,抑或是瞬發性的傷害事件,當人體經脈骨骼因為外力或反覆養成而偏離尋常運作,肌肉深層發出了不順難耐的...

黃惠鑛醫師及醫療團隊,與接受手術患者合影/記者丁丁提供

癱瘓型神經損傷免擔心 手術重建可望恢復

記者陳致愷/嘉義報導
2021-01-28 07:50
記者陳致愷/嘉義報導
2021-01-28 07:50

台灣神經重建手術領先全球,在國際上享有盛名,嘉義基督教醫院以最新的臂叢神經手術,成功讓患者的手重生,再活起來。嘉基骨科部手外科主任黄惠鑛醫師說,民眾若有癱痪型的神經損傷問題,不用擔心、盡早就...

「媽媽手」非專屬媽媽 醫:3C拇指族也是高危險群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1-01-28 07:00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1-01-28 07:00

小明新年期間麻將打太多,抱怨手腕痛的要死,所以牌都不能好好摸。小王也吐苦水說年前忙大掃除,害其手腕靠近大拇指下方也是痛得要命,有時候還會卡住,連扭毛巾跟洗衣服都已成問題了,經醫生診斷為是媽媽...

女子頭痛到睡不著覺 中醫針灸助改善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1-01-28 01:22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1-01-28 01:22

36歲林小姐容易緊張焦慮,從學生時代起就常有頭痛症狀,考試前及月經前後最容易發生,疼痛的部位及性質不太固定,但在壓力解除後發作的程度及頻率都會降低,近日因工作壓力大又有頭痛的情形,曾就診西醫...

適用全家人的簡單飲食保養書 人氣中醫師教你吃出食癒力

記者游青夏/綜合報導
2021-01-27 09:57
記者游青夏/綜合報導
2021-01-27 09:57

致力於中醫食補推廣的人氣中醫師吳怡詩醫師新書出版啦!<<一個人到一家人的電鍋調養益膳>>一書不只是單純的食譜書,更是吳怡詩醫師針對全家...



少年因車禍骨折,導致性格大變,大甲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嚴可倫昨日說明,這是骨折併發脂肪腦栓塞所至,經醫治已恢復昔日的禮貌與乖巧。(記者陳榮昌攝)

少年車禍骨折後性情大變 醫:脂肪腦栓塞作祟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2021-01-27 08:20
記者陳榮昌/台中報導
2021-01-27 08:20

一名少年因車禍導致大、小腿開放性骨折,詎料住院治療期間卻性格大變,出現嗜睡、愛理不理,頂撞家人、對看護嗆聲。祖母相當不解,禮貌懂事的金孫,怎麼性情會巨變。大甲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醫師嚴可倫,很...

彰化醫院啟動門口查健保卡 民眾皆體諒防疫作為

記者張文熹/彰化報導
2021-01-27 04:43
記者張文熹/彰化報導
2021-01-27 04:43

彰化縣31家醫院1月26日上午8點開始啟動門口查核健保卡管制,部桃醫院的接觸者不能入院,部立彰化醫院昨晚已在大門口完成3線的查核平台,今天開始查核健保卡後,一度因民眾太多而大排長龍,也因為民...

血管收縮劑控制鼻塞 藥物效果越用越差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1-01-26 17:42
記者吳順永/台南報導
2021-01-26 17:42

王先生26歲自兒童時期就有過敏性鼻炎的體質,當天氣轉換的時候就會加重鼻塞、打噴嚏、流鼻水的情形。嚴重的時候才至診所拿藥物治療,長年下來鼻部症狀越來越嚴重。內視鏡發現下鼻甲蒼白腫大,透明分泌物...

北港媽祖醫院一病患因椎間盤突出併神經壓迫,痛到無法行走,經微創內視鏡手術移除病灶,痠麻疼痛感消失且傷口小,復原更快。

微創診治椎間盤突出 減少疼痛併發症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1-01-26 17:30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2021-01-26 17:30

一名41歲的陳姓男子近日因工作跌倒後造成背痛,疼痛感往下延伸至左腿劇烈酸痛,甚至痛到無法行走,於是前往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急診就醫,經診斷為第4/5節腰椎椎間盤突出併神經壓迫,經注射藥物...

退化性關節炎不要忍,早日處理以免變大病。圖/彰化秀傳醫院提供

退化性關節炎不要忍 早日處理以免變大病

記者鄧富珍/彰化報導
2021-01-26 08:20
記者鄧富珍/彰化報導
2021-01-26 08:20

受生活型態變遷影響,國人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年齡層明顯下降,並以從事「負重」、常態性爬樓梯者為高風險群;彰化秀傳醫院呼籲患者,小病痛時就要妥適治療和復健;不要等到「忍無可忍」才就醫,可能就得...

  • 145
  • 146
  • 147
  • 148
  • 149

推薦新聞

三高在年輕族群中常缺乏明顯症狀,應依賴血壓計等醫療工具進行持續監測與管理。

及早開始控制三高 守護心血管健康

2025-05-12 10:47

成人也會有過動症應予正視及早就醫諮商。(衛生局提供)

認識成人過動症ADHD 了解症狀及早求助

2025-05-02 11:12

老菸槍自詡歌王愛獻唱但卻頻頻狂咳、中氣變差 竟是癌王找上門

2025-04-29 12:45

白天疲憊夜晚卻難眠 醫:做好「睡眠衛生」是改善關鍵

2025-04-21 16:14

半百婦「爬沒兩層樓就腿軟」驚見肌少症上身 醫警告:非老人專利

2025-04-21 12:40

差點截肢!糖友驚見鞋子滲血 竟是嚴重糖尿病足潰瘍 

2025-04-15 13:05

面對關稅衝擊引發股市震盪 醫:留意壓力反應

2025-04-09 10:37

小心恙蟲 清明掃墓、踏青防護不可少

2025-04-01 14:22

32歲跑馬拉松昏倒兩次 醫:提防急性心肌梗塞

2025-03-31 10:31

輝達落腳北士科T17、T18?專家點名「這區域」慶祝行情來了

輝達落腳北士科T17、T18?專家點名「這區域」慶祝行情來了

熱門新聞

  • 新竹臺大分院「葉克膜後送中心」外接轉運團隊整備出動,隨時待命支援急重症轉送與後續照護任務。

    建構急重症後送生命線 新竹臺大分院「葉克膜後送中心」不眠不休堅持

    2025-05-19 12:39

  • 端午節養生不怕胖 營養師推「食五紅」保健康

    2025-05-19 11:00

    / 2
  • 低頭滑手機太久、電腦看整天 小心「頸因性頭痛」悄悄上身

    2025-05-20 06:00

    / 3
  • 父子雙雙鼻塞難眠 靠這招重獲呼吸自由

    2025-05-20 13:58

    / 4
  • 端午食粽聰明減油 營養師建議以蒸煮取代油炒

    2025-05-20 10:30

    / 5
  • 健檢有血尿恐是腎結石惹禍 醫提醒預防七招要落實

    2025-05-20 11:19

    / 6
  • 重度3C族練出「烏龜頸」「富貴包」 浮針療法改善肩頸疼痛

    2025-05-20 12:38

    / 7

本站由大運聯和國際有限公司所維運

© 2015-2025 TaiwanHo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電話:+886-2-8522-7968 客服信箱:service@taiwanho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