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子溪整治最後一哩路 楊瓊瓔爭取2.4億元改建烏橋、農路橋

記者王文吉/台中報導 2025-07-21 15:58

烏橋及農路橋改建說明會。

台中市大雅區烏橋與農路橋歷經多年使用,橋面狹窄、會車不易,且橋梁底高及長度不符河川治理規範,影響筏子溪整治「最後一哩路」。立委楊瓊瓔今(21)日上午聯合市議員吳呈賢,邀集水利署第三河川分署、市府建設局等單位召開地方說明會,力爭中央補助逾2.4億元進行兩座橋梁改建,盼能於115年動工,完善筏子溪整治的最後關鍵工程。

烏橋及農路橋改建說明會。

烏橋及農路橋改建說明會。

筏子溪全長12.79公里,其中大雅段自農路橋至大雅排水合流點,是河道整治的最後一哩路。水利署第三河川分署指出,目前已完成部分護岸改善,河道拓寬至60公尺,但因烏橋與農路橋橋底高不足、橋梁長度不符規範,影響通洪與防洪安全,兩座老舊橋梁的改建刻不容緩。

建設局長陳大田簡報說明,烏橋與農路橋將分別採二跨鋼板梁橋設計,全長各達64公尺,並採弧形工法,橋型兼具美觀與景觀功能;橋體將以鍍鋅塗裝強化耐久性,設計使用年限超過50年。此外,引道及水防道路將同步抬升,有效提升通洪斷面,完工後不僅能紓解交通壅塞,也將大幅提升防洪安全與人行環境。

烏橋橋底高不足、橋梁長度不符規範,影響通洪與防洪安全。

烏橋橋底高不足、橋梁長度不符現行規範,影響通洪與防洪安全。

陳大田進一步表示,全案工期約15個月,施工期間規劃替代道路,以減少交通衝擊,如烏橋改建工程期間,將採用振興路、永和路等路線作為繞道,預期繞行時間可控制在5分鐘內。

「烏橋、農路橋目前僅有5.4米與4.3米淨寬,車輛經常因會車困難被迫停等,已影響居民通行安全。」市議員吳呈賢指出,市府規劃新建雙車道並增設人行道,全橋總寬將擴至12米,並結合護岸及水防道路銜接,整體交通與防洪安全預計可大幅改善。

楊瓊瓔表示,為徹底改善大雅區交通及防洪問題,將積極爭取水利署支持烏橋與農路橋改建經費2.4億元,盼中央優先核列補助,市府則配合編列地方配合款。她也要求建設局務必在今年底前完成設計作業,明年初即可辦理發包,儘速啟動工程,以儘早解決大雅區橋梁會車瓶頸及防洪安全隱憂。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