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潭子區農會動員家政班媽媽手包1000中部粽,其中300顆公益捐贈惠明盲校。
端午將至,肉粽飄香傳溫情!台中市潭子區農會今(27日)舉辦「粽葉飄香.潭農傳情」公益活動,號召栗林、頭家與新田里3個家政班媽媽總動員,手工包出1000顆在地好料粽,其中300顆專程捐贈給惠明盲校,讓視障師生也能共度端午、吃到這份「有愛的好味道」。
這批「有情粽」不只飄香,更飽含用心。家政班媽媽們一早集合備料,親手處理潭子在地盛產的綠竹筍、黑豬肉,加上冬蝦與香菇,餡料實在、口感Q彈,還有淡淡竹葉香。農會希望透過這次活動推廣在地農產品,也落實食農教育,讓傳統節慶結合生活與公益。
中部粽是「先煮再蒸」的南部煮、北部蒸綜合版。
「粽子要好吃,米得會處理!」媽媽們透露中部粽有別於南部煮、北部蒸,是「先煮再蒸」的綜合版。糯米先浸泡3小時,燙半熟拌滷汁,包好後煮20分鐘再蒸40分鐘,米粒入味又不爛,口感Q彈超滿足。如果家中有長輩牙口不佳,也可以「只煮不蒸」吃得更軟嫩。她們笑說:「粽葉一展,香氣四溢,心情也跟著好起來!」
潭子區農會總幹事林淑茵表示,端午節不只是吃粽子,更是傳遞關懷的好時機。這次家政班媽媽用手藝傳愛,把用心包進粽葉中,再將其中300顆肉粽送到惠明盲校,讓視障孩子也能感受到節慶氛圍與在地溫情。
林淑茵說,家政班媽媽們包的不是一般肉粽,而是「吃得到在地、感受得到愛」的良心粽。她也期盼透過每一次的節慶活動,讓更多人看見農會在推廣在地農業與關懷社會上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