坪數、地段不是年輕人最在意的!房價高等繼承就好?

好房網/新聞中心 2025-11-26 17:43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台北報導

國內房價高漲,導致許多年輕人難買房,不少人就會繼承家中房子,多年來繼承移轉的數量也明顯上升;之前永慶房產集團以5年為區間,分析2003至2023年上半年20年間總移轉棟數中繼承+贈與的占比變化,發現全台建物繼承與贈與的占比從13%升至29%,增幅很大。房市專家、品嘉建設胡偉良董事長表示,面對高房價及通膨,八年級生、九年級生普遍出現「不買房等繼承」的現象,另外,比起很多人在乎的坪數與地段,許多年輕族群更在乎「住得好」而非「買得貴」。

從數據觀察,台灣繼承與贈與不動產的件數連年創高,繼承件數占比已突破20%;胡偉良說,也就代表,市場上每五筆不動產交易中,就有一筆是「繼承」而非「購買」,這反映的不只是老齡化現象,而是社會流動性逐漸降低的警訊。

面對高房價,年輕人普遍出現「不買房等繼承」的現象,而比起坪數與地段,許多年輕族群更在乎「住得好」而非「買得貴」。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彭振淇店長表示,青埔到11月上旬開始到12月,已感受到逐漸有自住買方出籠,可以換約的預售屋賣方也有降價。圖/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攝

過去「努力買房」象徵中產階級的進階,如今卻被「等繼承」取代。胡偉良指出,若父母擁有北市大安區公寓,子女自然成為資產階級;若繼承的是雲林老宅,資產價值卻可能有限。地段差異變成命運差異,城市出生成為階級分水嶺。在這樣的結構下,「不動產」不再只是投資品,而是決定社會階層的核心指標,這也讓房市逐漸失去均衡機能,不是需求推升價格,而是既得者持有,未得者退出;階級鞏固成形,市場活性被壓縮。

胡偉良說,面對高房價與通膨,八年級生、九年級生普遍出現「不買房等繼承」的態度;對年輕人而言,背負 30年房貸等於犧牲自由。他們更願意將資金投入旅遊、美食、進修等「即時幸福」的消費上。他分析,這樣的轉變,對房市產生結構性影響,首先,自住需求的遞延讓首購市場持續萎縮,房市交易量進一步向繼承、投資族群集中。其次,產品價值觀改變,年輕族群重視「管理、設計、共享空間與綠能設備」,比起坪數與地段,他們更在乎「住得好」而非「買得貴」。

因此,胡偉良認為,建商若仍停留在過去的「面積導向」、「奢華包裝」思維,將與市場新主流脫節;反之,能從生活觀出發、整合 AI、智慧居住、共享服務的都更案,反而更能吸引新世代潛在客層。當繼承取代努力、持有勝過創造,經濟活力勢必受限。然而,若能將繼承資金導向「都市更新」,便能同時解決老屋重建、安全提升、資金活化三個問題,當資金不再沉睡、房屋不再老化、城市不再停滯,財富轉移的壓力,就能化為城市新生的動能。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