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桃園「可負擔住宅」坪數、戶數規劃曝光!都發局:打造「15分鐘生活圈」

好房網/新聞中心 2025-11-15 19:02

好房網News記者林和謙/桃園報導

台灣歷經數十年的城市、經濟、產業發展,造就全國各區域的繁榮,且重要的是,隨著交通路網、大眾運輸、軌道建設更為成熟,也帶動民眾的生活便利性。只是軌道網絡密集了,沿線的房價也飆升,讓許多民眾購屋壓力倍增。桃園市都市發展局江南志局長首次揭露「15分鐘生活圈」搭配可負擔住宅的方向,以及可負擔宅的坪數規劃,他接受《好房網》專訪表示,桃園市政府要讓民眾更住得起、也可共享城市繁榮,不僅積極研擬可負擔住宅政策,並要搭配桃園未來逐步落實的捷運、鐵路地下化建設,在軌道與場站沿線,結合多個新興重劃區、大型開發區,納入可負擔住宅、並擬規劃「15分鐘生活圈」,打造宜居城市。此外,今(114)年11月28日,桃園市政府將在桃園會展中心舉辦「Future in 15 mins國際論壇」,將邀集多個專家共同討論、交流,廣納意見,期盼塑造出屬於桃園的便利「15分鐘生活圈」。

桃園市政府的「可負擔住宅」立意良善,希望遏止過去住宅市場的炒作亂象,將可負擔住宅以「絕對居住使用」為核心,去商品化、非市場投資產品。江南志說明,市府正持續討論與研議《自治條例》的修訂,針對可負擔住宅訂出明確辦法,也會仔細評估房地成本、區位條件及民眾負擔能力等條件,設定合理房價回推機制,以現行中壢區平均單價40萬元來說,未來可負擔住宅訂價每坪約落在2字頭, 明顯低於周邊住宅市場行情。

江南志表示,可負擔住宅預計規劃2至3房型,約市售的20~35坪,他也分享桃園「15分鐘生活圈」的想法。圖/桃園市都發局提供

桃園市政府都發局江南志局長首度揭露「可負擔住宅」詳細政策輪廓,盼提供平價住宅給民眾與年輕人,讓他們可以在桃園更宜居。圖/桃園市都發局提供

而民眾很關心的可負擔住宅的房型規劃、以及會在哪些區域推出?江南志指出,依照市府的計畫,將結合整體都市發展、大眾運輸建設、社宅規劃都納入,以及透過容積調整與開發商合作,來推動可負擔住宅的配置。

江南志表示,第一批可負擔住宅預計將釋出航空城安置住宅的餘屋,後續會鎖定中壢體育園區、機捷A20、A21站、鐵路地下化沿線周邊車站,以及捷運綠線G12、G13與G14站周邊整體開發區,來進行可負擔住宅的推動;整個機制運作運作順暢與穩定後,就會開始較大量釋出;可負擔住宅坪數規劃上,考量家庭結構及住宅負擔能力等因素,預計規劃2至3房型,約市售的20~35坪,以滿足青年婚育家庭住房需求。至於戶數在短中期計畫方面,預計至民國120年(2031年)可達約3,200戶,更長期來看,預計至130年可達8,100戶,未來可穩健成長。

另外,為因應未來城市規劃、軌道建設逐步爆發,桃園市政府也期盼打造出屬於桃園的便利「15分鐘生活圈」,並將在今年11月28日桃園會展中心舉辦「Future in 15 mins國際論壇」,將邀集多個專家共同討論、交流,與談專家中還包括法國大師Carlos Moreno 教授,他將分享法國巴黎推動15分鐘城市的經驗,作為桃園未來的城市規劃參考。

江南志說,桃園未來的整體建設勢必大躍進,包括鐵路地下化、大眾運輸、捷運網...等建設都在順利推進,我們以每五年會完成的大眾運輸去盤點,至2040年的這15年內,去盤點與規劃桃園市民生活、工作、醫療、教育、休閒所需要的生活圈,能透過走路或騎車,或便利運用大眾運輸網,來滿足各式的生活需求。他指出,15分鐘城市概念,以桃園來說,此次邀各界專家學者以及法國學者來一起交流,進行經驗交流、討論,盼給予桃園可以有因地制宜的想法、靈感,「桃園正快速轉型中」,未來包括社宅、可負擔住宅住戶,希望都能享受到「15分鐘生活圈」的規劃及便利性。

另外,像是桃園鐵路地下化沿線幾個車站,周邊的新興重劃區與舊市區,江南志表示,市府都希望進行嚴謹的區域再規劃及塑造,使各生活圈與軌道串聯更加完整,不再是一塊一塊的零散區域,要強化公共空間再生與步 行空間規劃,並透過多樣化交通模式結合「人本交通」,讓市民擁有更安全、便捷的生活。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