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戶比失衡?他嘆遇到「這款」會崩潰 網無奈:便宜是有代價

好房網/新聞中心 2025-09-27 17:11

好房網News記者嚴鈺雯/綜合報導

住在社區大樓建案,住戶主要依靠電梯移動出入,因此「梯戶比」為買房重要考量。

日前有網友在PTT上以「戶數/電梯比不夠的社區怎麼辦?」為題發文,指出現在越來越多社區,一層9戶卻只分配2部電梯,依照建築法,其中一部還得是殘障電梯,這導致2台電梯不能完全連動,尖峰時段常常因為「誰先來」而造成使用上的衝突與等待。原PO想問是否有可能改為「殘障電梯有2組呼叫按鈕,一組與另一台電梯連動、另一組則專用」的設計?

住在社區大樓建案,住戶主要依靠電梯移動出入,因此「梯戶比」為買房重要考量。示意圖/好房網News資料照
如果社區戶數多、樓層高,恐衍生電梯等很久的問題。示意圖/好房網News資料照

貼文曝光後,引起熱烈討論。多數網友認為「梯戶比」本身就是重要指標,若戶數過多、電梯數目不足,就會出現排隊、等待問題,「便宜的社區就這樣啊,便宜是有代價的」。而不少人認為殘障電梯理應設有專用呼叫按鈕,也應與普通電梯做部分連動;但也有人覺得目前配置已是常見做法,「我們社區是兩組,按殘障必來殘障,按一般則選較近的」、「殘障電梯有兩組按鈕,這個不是標準做法嗎?」

針對原PO是否能改動電梯系統的問題,網友們持保留態度,認為廠商、法規或電梯控制系統可能不允許那樣做,也有人主張可改但成本與現實限制大,「搞太複雜最後就是住戶都搞不懂通通按」,且電梯反應速度、調度演算法、樓層高度等,也是造成等待的主因,不全是按鍵設計的問題。

景文物業管理機構董事長郭紀子曾分析,電梯數量設置可以通過停等與轉換時間,針對戶數與住戶人數計算出恰當的設計,但是以建築師、建設公司、建築法規角度去考量,又會受建案設計規模、公設比、銷售價格、市場特性等因素影響,法規只規定電梯設計的最低標準。 

郭紀子建議,至少要買2部電梯的大樓比較好。因為僅有1部電梯,每月進行例行保養或出現維修時,會出現「無梯可乘」窘況。通常也代表本幢戶數不多,總建坪太小,管理費負擔每坪單價會被拉高;再者還有住戶裝潢時期問題,相較起來等電梯時間被拉長。而高樓層一旦有緊急狀況需要避難也非常不利。

鄉林不動產研究室也曾指出,若是電梯配置太多,公設比會拉高,加上電費及維修費用很不經濟,但是如果戶數多電梯太少,住戶光是在上下樓等電梯就會久候,社區的戶數、樓高、坪面及電梯速度都是設計階段的重要考慮因素。一層9戶設計3部以上電梯比較妥當,若一層4戶則會用2部,不過要是想節省公設比就要用其他方式來解決。

一般住宅大樓依戶數配置電梯多是12~15人座,若是想要提升效率大多是配置15~17人的客製電梯,但成本會多出20%;另外為了讓住戶不怕尖峰時刻電梯塞車,18樓以上高樓建案最好能夠配備快速電梯,這樣一來即便不增加電梯數量,透過提高速度同樣能達成目的。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