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科大老福系師生到偏鄉辦夏令營 打造世代共融學習盛宴

記者王文吉/台中報導 2025-08-25 15:32

老福系學生帶領學童手作工藝。

弘光科技大學老人福利與長期照顧事業系為推動學生參與高齡教育與社會服務,於暑假期間在臺中市東勢區中山國小舉辦為期5天的「世代共融×在地文化」夏令營,22名大學生及老師前進偏遠地區,精心為當地國小學生及長者攜手設計規劃多元課程,促進跨世代共學與在地文化傳承。

弘光科大老福系師生辦理「世代共融×在地文化」夏令營。

弘光科大老福系師生辦理「世代共融×在地文化」夏令營。

在弘光科大永續發展辦公室與教育部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USR)的支持下,老福系師生於8月在中山國小禮堂舉辦這場夏令營活動,內容涵蓋高齡體驗、手作工藝、在地文化、祖孫圖像與在兒童營養教育等課程,結合在地文化,帶領學童認識客家文化故事,並且透過高齡裝備體驗活動,認識阿公阿嬤生活上的不便,了解長輩日常生活中的困擾。

透過高齡裝備體驗活動,讓學童認識阿公阿嬤生活上的不便。

透過高齡裝備體驗活動,讓學童認識阿公阿嬤生活上的不便。

老福系助理教授許孟爵為此次計畫主持人及活動帶隊老師。他表示,營隊是老福系USR計畫中的重點活動之一,希望透過實地進入社區,讓大學生從課本走進真實現場,看見台灣高齡社會與偏鄉教育的真實樣貌,更重要的是建立起與地方共好、共融與共造的三共模式。

帶領學童認識客家文化故事。

帶領學童認識客家文化故事。

夏令營首日,大學生帶領學童「認識長輩」,透過用彩色輕黏土描塑出阿公阿嬤的樣子,認識自己的阿公阿嬤,並分享他們的故事;另外,在高齡體驗的活動上,安排學童穿戴各種高齡模擬體驗裝置進行闖關遊戲,感受老化造成行動不便、視力不佳或拿取不易等生活上的身體限制,實際體驗長輩的生活日常。

透過高齡裝備體驗活動,讓學童認識阿公阿嬤生活上的不便。

透過高齡裝備體驗活動,讓學童認識阿公阿嬤生活上的不便。

除了設計高齡議題活動,營隊也相當重視在地文化的傳承,邀請在地客家文化講師分享「伯公(土地公)的故事」,並且帶領學童進行客家童玩「玩竹片」,認識在地故事與客家文化。

參與營隊活動的大學生志工為老福系新生及大二到大四學生。他們分享指出,透過事前訓練課程與活動排演,再融入平日所學老人福利與高齡長照等專業知識,來帶學童、長輩參與活動。課堂上,老師常說老福系的學生必須對於社會更佳關注,進入社區做志工服務,不僅學習到帶領活動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學會尊重、傾聽和連結每個社區的在地性。

許孟爵強調,營隊活動順利圓滿完成,除了學校的支持,也要感謝金田居家長照機構、錠嵂保經大里營業處的參與及贊助,共同打造一場屬於社區、屬於孩子與長輩的學習盛事。老福系未來將持續推動「老幼共融」、「高齡教育」與「在地照顧文化」等理念,帶領學生持續進行營隊服務,展現大學社會責任實踐的力量,也讓偏鄉的孩子與長輩感受被關注與陪伴的溫度。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