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癌誤當巧克力囊腫 精準治療獲健保給付

記者林茂榮/採訪報導 2020-11-10 10:02

52歲的林小姐被公司外派至美國,因工作壓力長期經期不順,時常出現下腹痛的症狀,起初僅以為是巧克力囊腫,直到3年前才確診為卵巢癌IC期,經過一連串治療後仍復發且多處轉移,醫師建議她把握時間回台灣和親友道別,雖是好意的提醒,但也間接宣判了死刑。搭機回台途中林小姐泣不成聲,在不斷復發的疾病面前,身為職場女強人的她顯得非常無力與渺小。

中華民國婦癌醫學會賴鴻政理事長表示:「疾病頻繁復發確實是過往卵巢癌治療的瓶頸,也使得患者罹病後通常心力交瘁。所幸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具精準治療概念的藥物已被證實能有效抑制卵巢癌復發,為傳統卵巢癌治療困境提供新的解答。」財團法人台灣癌症基金會賴基銘醫師提到:「今年健保將許多新型藥物納入給付範疇,今年已通過卵巢癌精準治療藥物的給付,打破過往治療費用高昂的壁壘,讓醫病討論時得以有更多的治療方式選擇。」

根據癌症登記報告,民國106年卵巢癌確診人數為1,396人,發生率是女性癌症的第七名,同時也超越子宮頸癌成為國人十大癌症死因之一。賴基銘醫師表示:「子宮頸癌因抹片篩檢大力的推動下,罹癌人數逐年下降,反之卵巢癌罹患人數卻年年上升。根據106年癌登資料:卵巢癌近5成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相較於乳癌和子宮頸癌(均不到2成)高出2至3倍*3。之所以卵巢癌被稱作女性的沉默殺手,是由於疾病初期多以腹脹、腹瀉、便祕等類似腸胃道症狀為主,加上缺乏有效的篩檢工具,使得患者難以於早期發現。」剛滿40歲的王小姐,先前曾因為卵巢的良性腫瘤而開刀,術後持續定期追蹤,但因工作繁忙加上先天腸胃不好,對於腹脹與便祕等症狀不以為意,直到某次因為嚴重便祕而就診,才發現癌細胞已擴散至大腸,為卵巢癌晚期。

科技的日新月異讓癌症治療逐漸走向個人化,而精準治療即是透過基因檢測辨別患者本身的基因是否突變,藉此給予合適的藥物治療。這樣的治療方式在許多癌症治療上被廣泛使用,也可幫助患者克服卵巢癌頻繁復發的問題。賴鴻政表示:「對於BRCA基因突變的卵巢癌患者,目前有相對應的精準治療藥物,可有效延緩疾病復發。根據國際臨床研究結果,具有BRCA基因突變並接受過含鉑類化學治療有反應的患者服用精準藥物後,有半數復發時間在56個月之後,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患者有半數會在14個月內復發,延緩疾病復發時間超過4倍。」

前述案例的林小姐在家人陪同下,積極接受各式治療方式,當中也包含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藥物,終於在今年五月成功克服病情,且目前都不需要再服用任何藥物,僅需要定期回診追蹤。然而並不是所有患者皆能在經濟與治療上達到平衡,過往許多患者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基因檢測,也發現體內的BRCA基因已產生突變,正當慶幸多了一種治療選擇時,聽到治療費用後卻開始躊躇不前,在經濟與治療上產生兩難。

賴基銘醫師分享:「面對治療費用卻步,是過往具有BRCA基因突變的卵巢癌患者,在面臨治療時的瓶頸,但今年健保給付大突破,正式將精準治療藥物納入給付範疇,提供用藥新選擇,以大幅降低患者的經濟負擔,消弭患者復發後面臨無藥可醫的窘境,使患者可以接受最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實為醫病間的一大福音。」

近年來隨著人數逐年增加,卵巢癌的疾病意識越來越受到各界重視。賴鴻政呼籲:「面對卵巢癌,若能於初期接受手術治療,五年的存活率高達9成。卵巢癌的好發族群為40~59歲的中年婦女,因此建議於每年健檢時可以多做骨盆超音波檢查,若一、二等親屬具有卵巢癌的病史,更應該定期檢查關心卵巢健康,早期發現、及早治療,方能獲得最好的治療成效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