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雨季將至 預防牛流行熱。
牛流行熱是牛隻一般性病毒疾病,於臺灣已成地方流行,全年幾乎均有病例發生。本病以庫蠓(糠蚊)為主要的傳播媒介,牛流行熱流行地區的感染率可達80%,如未能即時診治和缺乏妥善的照顧,死亡率將可能達至30%,罹病乳牛的產奶量下降,加上醫療的成本和因藥物殘留而廢棄的生乳,這些都將造成酪農們極大的經濟損失。
苗栗縣長徐耀昌表示,唯有提升對動物疾病的認知,並落實牧場自主性衛生管理工作,方能有效防範疾病的發生。牛流行熱的防治方法主要為落實依免疫適期的疫苗注射工作,以及降低病媒蚊的傳播。牛流行熱疫苗免疫計劃應配合病媒蚊的高峰期前一個月完成疫苗的預防注射,並確實依免疫適期完成基礎免疫及補強注射,於仔牛4-6月齡時落實兩劑疫苗(間隔4週)之基礎免疫,其後每半年(3月及8月)補強注射一劑疫苗,當牧場內80%牛隻體內抗體力價達32倍以上時,就能有效的防範該病的發生。另外加強牧場的衛生管理,定時疏通周邊的溝渠,視牧場蚊蟲密度及面積吊掛適量的捕蚊燈,減少環境中病媒蚊的數量,才能真正預防牛流行熱的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