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行政院財政部)
為阻絕詐騙亂象,國內不少金融機構近期啟動管制措施,除了凍結民眾久未使用的帳戶、存款金額低於一定數額的帳戶外,一些銀行更使用現今熱門的AI系統,自動篩選並阻絕可疑的帳戶活動,不過卻頻傳民眾的帳戶被誤當成洗錢或詐騙戶,導致一般存提款甚或信用卡款扣繳、股票交割款受阻的離譜情事。也傳出不少民眾去銀行解鎖帳戶,得經過銀行端繁瑣的詢問與程序才能解鎖,且不一定立即解鎖,相關情事已引發民眾怨聲載道。近兩日登記入帳的全民普發1萬元已陸續匯至民眾登記帳戶裡,卻再傳出數起銀行無視已註記行政院發的普發1萬元,並當作可疑資金凍結帳戶,讓民眾領不出錢,再引爆一波民眾不滿的情緒。對此,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今(14)日下令,已要求金融機構儘速處理,務必讓民眾能順利領取。
關於媒體報導,民眾因普發現金登記入帳而遭銀行控管帳戶一事,金管會今(14)日表示,因普發現金以系統批次入帳,且有備註「行政院發」或「全民+1政府相挺」,金融機構得以清楚辨識款項來源,不會因普發現金入帳而判定有異常金流,進而鎖控帳戶。經全面了解,全體本國銀行(含中華郵政股份有限公司)及信用合作社均回報,並未有因普發現金入帳而控管帳戶之情事。
金管會指出,部分金融機構因先前為了防制詐騙而對存款帳戶採取控管措施,導致普發現金入帳後無法提領,金管會已要求金融機構儘速處理,務必讓民眾能順利領取。
為防制及打擊詐欺犯罪,金管會督導金融機構持續跨部會合作,共同攔阻不法金流,守護民眾財產。金管會強調「防詐要精準、服務要即時、阻詐要徹底」,請金融機構執行防詐措施秉持下列三大原則:
一、AI防詐以「精準」為目標:金融機構導入AI技術協助防詐,是為了防止民眾遭詐騙損失。金管會鼓勵金融機構在強化防詐同時,完善模型驗證與人工覆核機制,避免誤攔合法交易,兼顧安全與便利。
二、服務不中斷、申訴要迅速:金融機構對於帳戶凍結或誤判情形,須即時受理、妥善說明,保障民眾權益。金管會要求金融機構建立快速申訴處理機制,第一時間解決問題。
三、阻詐要徹底、聯防要到位:目前已發現有境外詐團假民眾之名申訴,若發現申訴案件疑似有詐騙集團隱身其間,金融機構應立即通報警方與相關單位,強化跨機關聯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