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縣長張麗善今天前往南亞廚餘資源化場現勘,呼籲中央政府應展現「禁止廚餘養豬」決心,並提供標準化、大規模的處理設施/翻攝照片
雲林縣長張麗善今(3)日前往南亞廚餘資源化場現勘,並頒發獎項感謝南亞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麥寮分公司,自108年起處理雲林縣約7萬7,630公噸廚餘,並自110年起至114年9月間產製約32萬400包有機質材料及雲溉肥。張麗善強調,唯有永久全國禁止廚餘養豬,才能杜絕非洲豬瘟,呼籲中央政府應展現「禁止廚餘養豬」決心,並提供標準化、大規模的處理設施,中央與地方合作,才是唯一永續之道。

雲林縣長張麗善今天前往南亞廚餘資源化場現勘,呼籲中央政府應展現「禁止廚餘養豬」決心,並提供標準化、大規模的處理設施/翻攝照片
張麗善在雲林縣議會廖偉晴總召及多位議員的要求下,今天特別邀請立委張嘉郡、立委丁學忠、雲林縣養豬協會、雲林縣農會及各鄉鎮農會等,與雲林縣府團隊至南亞廚餘資源化場進行現場會勘,展現廚餘資源化處理成效,並表達縣府「全面杜絕廚餘養豬」的堅定決心。
張麗善指出,中央政府到現在還是拖拖拉拉,不敢下定決心,造成養豬農心情忐忑不安,深怕非洲豬瘟不定時侵襲,養豬產業隨時面臨威脅。所以必須再次強調養豬產業的永續發展,一定要禁止廚餘進入養豬場。
張麗善表示,雲林縣為全國最大養豬縣,共有1,203場養豬場,飼養豬隻逾151萬頭,占全國約3成,但早於107年12月25日即全面禁止廚餘養豬,盼中央能展現魄力推動永久全國禁止廚餘養豬,只要台灣有一頭豬感染,全台養豬業都會受衝擊,受影響產業鏈總產值高達2000億元,中央應制定長期政策,讓防疫更具永續性。
張麗善建議中央,可參考雲林縣與南亞的合作模式,在一縣市補助設置一座廚餘資源化處理場,以取代高溫蒸煮、焚化或掩埋。南亞資源回收場全場乾淨透明無惡臭,且現在科技已經可以生熟廚餘混合處理,且經過粗破碎、磁選、細破碎後經高效發酵及二次發酵只需8天的時間就可熟成後包裝,製成經農業部認證的雲溉肥,供民眾免費領取。
張麗善強調,目前全台約有46萬頭豬隻以廚餘為飼料,僅占全台豬隻總數約8%,卻威脅全國2300萬人的防疫安全,及養豬產業信心。中央必須痛定思痛,從源頭杜絕疫情風險,明確禁止廚餘養豬。
張麗善說,透過南亞廚餘資源化場,雲林已建構起完整的循環經濟,證明全面禁止廚餘養豬能成為可行的循環經濟模式。她再度強調,「我們地方有穩健的執行力與成功的模式,但要長久鞏固杜絕廚餘養豬的防疫成果,中央必須提供標準化、大規模的處理設施作為後盾,中央完善的規劃與地方穩健的執行相結合,才是唯一永續之道。」

雲林縣長張麗善今天前往南亞廚餘資源化場現勘,呼籲中央政府應展現「禁止廚餘養豬」決心,並提供標準化、大規模的處理設施/翻攝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