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曼率聯軍衝鋒 供應鏈迎大商機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10-22 10:15

市值僅5000億美元的OpenAI,掌握美國政府50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5.33兆元)「星際之門」計畫營運管理,吸引市值上兆元的科技巨頭谷歌(Google)、輝達(NVDA)、超微(AMD)及博通(Broadcom)等爭相與其合作及結盟,且於消息公布後,股價立即反映上漲。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Sam Altman)儼然為AI多頭總司令,帶領科技巨頭聯軍於未來五年內,執行全球最大的超級AI基礎建設工程,同時亦將帶旺台股AI供應鏈,其中晶片代工台積電(2330)不僅成為這波科技巨頭合縱連橫、利益瓜分下的最大受益者,更成為支撐台股續創新高的動力。

「星際之門」計畫為美國總統川普於今(2025)年初提出,主要係因應其所提讓美國再次偉大,並將AI先進技術留在美國,由軟銀(Soft Bank)、OpenAI及甲骨文(Oracle)共同合資成立「Stargate(星際之門)」公司,於美國本土建立AI基礎建設,打造超級資料運算中心,總投資金額高達5000億美元。

星際之門計畫吹皺一池春水

主要初始股東包括軟銀、OpenAI、甲骨文及MGX(阿聯酋主權基金),其中OpenAI負責營運、軟銀負責財務、甲骨文提供雲端基礎架構服務系統,並由軟銀董事長孫正義擔任星際之門的董事長。

隨著時間推移與計畫推展,星際之門計畫發展更趨成熟,預期未來四年將分階段分別於美國德州、新墨西哥州及俄亥俄州興建五座中心,其中首座位於德州亞伯林資料中心,預計最快於2026年中旬完工,由於該項計畫獲得美國政府支持,且計畫隱藏的龐大商機,包括AI生成的源頭IC設計與供應,到中游部分的AI伺服器整體,含周邊組件、電源、機櫃等供應,再到下游端的全機組裝等,整體超級資料中心建設與供應的規格與系統,均牽動整體AI未來的發展走向。

吸引美國科技巨頭爭相下聘

因此,吸引美國科技巨頭競相爭取與OpenAI合作與結盟機會,藉此能在星際之門計畫發展中,能進一步在AI基建中插旗,建立主導性規格與產品,而OpenAI亦避免產品或技術、規格落入一家獨大的局面,分別與各大巨頭保持開放合作與結盟的態度。因此形成目前單就IC晶片供應商,就有谷歌、輝達、超微與博通先後與OpenAI簽約合作或是結盟的現象,這些晶片巨頭,於這場星際之門計畫中透過與OpenAI的合作、結盟,相互較勁與互搶地盤的動作,更是直接搬上檯面。

理周投研部指出,OpenAI為當前運用最廣泛且較為成熟的AI語言模型ChatGPT開發商,且主要的靈魂開發者即為奧特曼,川普即是看中ChatGPT的成功應用模式,委由奧特曼負責執行星際之門計畫,即便OpenAI迄今仍未掛牌上市,公司市場估值約5000億美元,但星際之門的龐大利益,卻吸引市值破兆美元的科技巨頭,先後宣布與OpenAI合作或結盟,且各巨頭公司宣布後的股價都是上漲作收,因此,奧特曼被資本市場視為「多頭總司令」。

OpenAI結盟金上看30.66兆台幣

自今年以來至目前為止,包括谷歌、輝達、超微及博通等巨頭,先後與OpenAI簽約合作或結盟協議的金額已接近1兆美元(約合新台幣30.66兆元)規模,顯示OpenAI結合美國科技巨頭所創造出的市場商機如此龐大,而這還不包括微軟(Microsoft)自2019年以來迄目前,已分三期投資OpenAI共計137.5美元,以及亞馬遜(Amazon)於2023年9月投資OpenAI計10億美元的金額(如表)。

在美國本土上除了有美政府協助主導的星際之門計畫外,包括美國的亞馬遜、微軟、谷歌、Meta、甲骨文,與中國的騰訊、阿里巴巴、百度等,共計八家雲端服務(CSP)業者,根據研調機構集邦科技(TrenForce)的研究報告顯示,今(2025)年這八家CSP業者的資本支出即達4202億美元,年增61%,估計明年將再成長24%達5200億美元(約合新台幣15.94兆元)的規模。

理周投研部表示,從美中兩國CSP業者競相斥巨資投入AI基建的軍備競賽行列,也帶動攸關算力效率的伺服器的供應需求。

由於這場AI軍備競賽隨著AI產業加速進化,且不斷擴充各家年度資本支出,包括華爾街研究員及PIMCO全球經濟顧問(前聯準會副主席)Richard Clarida即示警,目前處於高檔的美股存有泡沬化風險。

既合作又競爭 AI基建關係詭譎

不過也有一派人士支持現階段的AI產業發展與2000年網路泡沫化的時空背景不同,網路泡沫化的興起,資本市場充斥著小資本的新興網路企業,且競相投入發展,結果已超出市場實際需求,加上小資本公司缺乏競爭實力,最終難免遭到淘汰命運,而當前的AI世代發展,幾乎全由科技巨頭所掌握,資本支出靠的是企業自身實打實的雄厚資本,而非靠市場融資取得,加上星際之門還有美國政府做後盾,AI泡沫化的發生概率並不高。

面對近期OpenAI與各科技巨頭間既合作又競爭的巧妙關係,使得在AI基礎建設與供應關係策略顯得有些詭譎,過去由輝達AI晶片供應一家獨大的局面被打破。而OpenAI則透過拉攏與博通合作,共同開發新晶片,且與超微策略結盟,以幾乎免費方式入股超微,以扶植其供應鏈,其最終目的即是在降低過度依賴輝達的風險。

理周投研部強調,從表一中彙整出OpenAI近期內與各科技巨頭間的合作結盟關係來看,無論是與該計畫的夥伴甲骨文,或是與AI晶片設計的谷歌、輝達、超微或是博通,真正在晶片生產供應上均少不了代工廠台積電(2330)。

AI軍備競賽 台積電是最大贏家

因此,無論OpenAI的晶片政策如何選用,終究還是由台積電代工生產,所以台積電是星際之門計畫,與CSP業者擴大資本支出競相投入AI軍備競賽下的最大贏家。

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於16日法說會時表示,關於生成式AI等應用對晶片的需求,目前較三個月前更樂觀,公司將與主要客戶及終端客戶合作,以確保滿足高速成長的AI晶片製造需求,且台積電也計畫全力擴充2026年產能,縮小供需缺口。從他的談話便可印證AI市場對晶片的需求持續暢旺,且台積電需靠擴充產能來因應。

另分析前述美國科技巨頭在星際之門計畫,或是各自擴大資本支出從事AI軍備競賽的同時,其最重要的算力設備莫過於AI伺服器的數量多寡。

鴻海、廣達也跟著吃香喝辣

這部份亦直接牽動台股供應鏈,包含伺服器的整機ODM、電源供應、散熱冷卻系統、伺服器組件到機櫃等,如表一的「台股供應鏈欄目」可以看出,除台積電出現次數最高外,鴻海(2317)居次,廣達(2382)排名第三。

星際之門計畫5000億美元投資將持續至2029年,且CSP業者的擴大資本支出投入AI基礎建設,短期至2027年前也將持續進行,沒有停歇跡象,對台股AI供應鏈而言,也成為後續支撐個股業績的成長動能。同時更在台積電火車頭的帶動下,可望成為推升台股續創新高的助力,投資人不妨針對表一所列各科技巨頭的台股供應鏈相關個股,從中挑選適合投資屬性的個股做中長線的佈局。

封面故事回顧強股績效

【延伸閱讀】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