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台商品課稅是原稅率+20%「對等關稅」 鄭麗君:續爭更合理稅率及關稅不疊加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2025-08-11 22:03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中)。(圖/行政院新聞傳播處)

美國川普總統日前公布最後一波「對等關稅」課稅稅率名單,台灣從原先的公布的32%降至20%。該稅率從8月7日生效。雖然總統賴清德曾強調,20%稅率從一開始就不是台灣談判的目標,希望在後續談判爭取對台灣更有利、更合理的稅率,美國政府也表達意願與台灣進行談判。而行政院亦再度證實,目前美對台商品課稅是既有稅率再加上20%「對等關稅」。對相關議題,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今(11)日召開記者會時表示,台美雙方過去歷經四輪實體談判及十次線上磋商,目前20%暫時性稅率反映談判當前進展,而後續的談判目標就是持續爭取更好、更合理的對等關稅稅率,並與232條款一併磋商,同時努力爭取不以疊加原稅率的方式計算。未來一旦與美方達成協議,行政團隊將立即向國會與社會完整說明協議內容,提供衝擊影響評估,並將完整協議文本送交國會審議。

鄭麗君表示,美國對全球實施對等關稅新稅率已於8月7日上路,經臺美數月持續磋商談判,台灣適用的對等關稅稅率由4月2日美方宣布的32%,調降為20%暫時性稅率。鄭副院長強調,20%暫時性稅率非我方追求的談判目標,台美談判仍持續進行中,我方於上週四(8月7日)、五(8月8日)連續兩日與美方持續進行視訊磋商。

鄭副院長指出,台美雙方未能於8月1日進入最終總結性談判會議,一方面是時程因素,美方須於數月內與多國談判;另一方面則是我國為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國,去(2024)年貿易逆差達739.2億美元,其中9成來自半導體、資通訊產品、電子零組件等資通訊(ICT)產業,並涉及美方正在進行的「232條款」調查,複雜性相對較高,「對等關稅」與「232條款」相關議題對美方而言有一定重疊性,因此台美雙方需要更多時間持續溝通相關議題及供應鏈合作。

(圖/行政院新聞傳播處)

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圖/行政院新聞傳播處)

針對前一階段談判情形,鄭麗君強調,沒有所謂「黑箱談判」問題。國際經貿談判慣例是在談判細節未底定前,不會完整對外說明,且包含我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也與美國簽署相關談判保密協議。儘管如此,每一次磋商後,行政院均向國人說明談判進展及所觸及的議題,相關部會也受立法院委員會邀請進行專案報告,同時各部會主管機關也持續與產業界進行溝通與座談。

鄭副院長指出,行政院願意向國會與社會做更多說明,會儘速至立法院報告談判進度,同時談判小組後續也會視談判進度適時向國人說明。未來一旦我方和美方達成協議,將立即向國會與社會完整說明協議內容,並提供衝擊影響評估。此外,我方在第一次實體磋商時,已向美方清楚表示我國有「國會保留」法律條款,因此未來達成協議後,必須將完整協議文本送交國會審議,並以公開透明方式進行說明。

鄭麗君表示,台美磋商過程中,會面對美方期待全面市場開放等談判挑戰;在非關稅貿易障礙部分,美方長期關切我國非關稅貿易障礙項目包含美規車准入、農產品標準、輸入許可制度、符合國際標準之技術性法規及符合性評鑑等。鄭副院長強調,面對以上談判課題,談判小組一直都以「維護國家及產業利益、維護國民健康及糧食安全」等原則進行協商。

針對外界關心美國對等關稅計算方式,鄭副院長表示,美方4月公布對等關稅後,行政院曾對外說明,根據美方行政命令,我國產品輸美適用稅率是以最惠國待遇(MFN)再加上對等關稅的方式計算,即以產品原稅率加上對等關稅進行計算。目前我國對等關稅暫時性稅率為20%,就是原稅率再加上20%。

鄭麗君指出,我國目前出口至美國的相關農工產品出口值,工業產品為1,128.6億美元、農業產品為8.9億美元,而我國農工產品平均稅率為3.3%,其中工業產品平均稅率為3.1%、農業產品平均稅率為5%。整體級距分布,工業產品多數稅率在5%以下,涵蓋94.6%進口值,其中82.5%是零關稅,其餘大約分布在0-5%或少數5-10%之間的關稅;而農業產品多數在10%以下,涵蓋83.3%進口值,其中43.4%%是零關稅,6.3%為0-5%關稅,以及33.6%為5-10%關稅,尚包含其他從量稅等,未來將成立線上專區,供民眾可以查詢相關資訊。

鄭副院長強調,面對產業所受衝擊,上週行政院已宣布相關支持方案,包括金融支持、提升產業競爭力、開拓多元市場、租稅優惠及安定就業等相關方案,並自上週四(8月7日)開始受理申請,同時也已核定15項辦法。至於面對個別競爭國衝擊較大的項目,行政院也會再責成相關部會提出個別產業支持方案。

鄭麗君重申,我方後續談判目標,將爭取再降對等關稅,以及一併磋商232條款,但在達成對等關稅協議過程當中,就美方降稅方式,我方也會努力爭取不以疊加原稅率的方式計算。

鄭副院長指出,將對等關稅和232條款放在一起談判,背後有其戰略性考量。美國現正積極推動要成為世界AI中心,而台美高科技供應鏈過去長期互補合作,我國企業也正擴大在美投資,因此必須思考如何一併磋商,爭取我國企業在美國發展最有利的公平競爭環境,以及促成台美供應鏈長期合作,並且為我國產業營造最有利的國際布局。

隨後,楊珍妮政委補充說明,此次美國啟動與各國談判,係川普總統上任後,強調以美國「貿易優先、投資優先」為主軸,盼達成公平互惠的貿易,實現美國再工業化。美方所歸納的經濟議題包括關稅、非關稅、貿易便捷化(數位貿易)、經濟安全及商業機會等。楊政委表示,以印尼、越南、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鄰國為例,該等國家力求與美國降低對等關稅,美國則希望成為該等國家的主要出口市場,要求市場開放,例如:美方表示越南完全零關稅承諾;馬國表示對美優惠(含零)關稅達98.4%;白宮聯合聲明指出消除印尼約99%關稅,並在非關稅方面,如汽車、藥品與醫材、智慧財產權、技術標準、農業、勞動、環境等議題做出承諾。

(圖/行政院新聞傳播處)

(圖/行政院新聞傳播處)

楊政委也分享產業結構與台灣相近,但經濟規模大於台灣的日本、韓國及歐盟與美方談判情形。楊政委表示,這些國家多已與美國簽有協定或進行長期談判,而美方也要求更多的投資與採購,例如:日本須對美投資5,500億美元、採購800億美元。日本鋼鐵業須斥資149億美元收購美國鋼鐵公司,美方並附帶黃金股收購條件,包括安排獨董或對美鋼鐵公司重大經營決策有否決權;韓國須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採購1,000億美元;歐盟新增對美投資6,000億美元、採購7500億美元。

楊政委強調,各國與美方雖達成協議,但後續還須就談判細節磋商,目前未公布完整內容,相關資訊有限。後續我方將持續秉持「維護國家利益、守護產業利益、守護國民健康、確保糧食安全」的核心原則,尋求更有利、合理的對等稅率及爭取232條款的優惠待遇,為我國業者打造公平有利的競爭環境。

針對個別產業影響評估,政院秘書長龔明鑫指出,各產業所面臨的情形不盡相同,因此政府會個別瞭解,並給予適當支持方案。在工具機產業方面,我國主要競爭國日本、韓國與德國的關稅均較我國低,因此政府會投入協助企業需求,例如拓展印度、東南亞與歐洲等新市場,以及協助國內業者設備汰舊換新,以擴大內需,並輔導業者導入AI技術轉型。

在手工具產業方面,龔明鑫說我國主要為美國代工套筒、扳手,韓國代工噴槍,歐洲與日本是自有品牌,因此我國主要競爭對手為越南與中國,越南與我國的暫時性關稅相同,中國目前關稅是58.3%。從數據顯示,中國對美國出口在今年4月、5月和6月,分別出現20%、34%和16%的衰退,中國讓出市場,讓台灣有機會競爭,顯示在關稅變動下,我方不一定是防守方,也能積極進取。

龔秘書長進一步表示,在水五金產業方面,我國協助美國民生家用品品牌代工,日韓是自有品牌與工業用,市場有所區隔,因此主要競爭對手仍為越南與中國,我國與越南關稅相同,對中國也處於優勢;在重電產業部分,因部分產品需認證,短期替代性低,我國主要對手為歐盟與中國,相較歐盟處於劣勢,但對中國仍有優勢,因應對策為拓展多元市場,並跨域合作,如發展大型伺服器,提升附加價值,並鼓勵業者往綠電、風電等利基產品發展;在塑膠製品產業部分,我國主要競爭對手為中國與墨西哥,目前我國關稅並未處於劣勢,但仍要儘快提升產品,爭取中國所讓出市場,讓企業獲得更好支撐。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