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日樹木專家勘察嘉義公園倒塌樹木/陳致愷攝影
丹娜絲颱風重創嘉義市,造成逾3萬株樹木倒伏,嘉義公園滿目瘡痍,迄今仍未復原。台、日民間樹木醫學團體今(23)日與市府建設處等人員,實地勘察園區內樹木現況,日本專家建議種植抗風性強的樹種,植栽樹穴應有足夠土壤,也分享日本風災後樹木去化處理方式。
台、日樹木專家勘察嘉義公園倒塌樹木/陳致愷攝影
日本街路樹診斷協會副會長笠松滋久、山下得男等人,今天由台灣樹木醫學學會常務理事曾檉銳、常務監事張文三一行人陪同,與嘉義市府建設處長呂獎慧、地政處長陳光興、建設處公園管理科科長蔡弼元等,前往本次風災受創嚴重的嘉義公園,為園區內樹木「健診」。
笠松滋久觀察園區內倒伏及折斷樹木後表示,就外觀而言,本次風災不僅風力強大,且風向疑有捲動情況,像龍捲風般侵襲樹木,應避免種植豆科樹木或黑板樹等樹種,建議種植抗風性強樹種如樟樹等。植栽也須考量樹穴問題,要有足夠土壤讓樹木扎根生長。
笠松滋久也分享日本修剪、管理及去化方式,他說日本通常每年分夏、冬兩季定期修剪,並將樹木分A、B1、B2、C級管理定檢,以A、B1級5年、B2級3年為期,進行修剪樹形等,C級則汰除。另倒伏、折斷樹木,除破碎再利用等方式,日本現也逐漸朝製成木炭方式處理。
曾檉銳則指出,嘉義市土壤多屬紅色弱育土,應做好植穴環境,樹穴要夠大才有利樹木生長。部分外來種樹木建議不要當行道樹,若發現不良樹木建議直接移除,以避免危及民眾生命財產安全,若擔心部分團體抗議,可在移除過程錄影佐證。
「健診」團隊也在射日塔周邊台灣肖楠老樹群,發現2棵出現樹幹腐朽、中空傾斜,建議應儘速移除;日本專家還發現園區內3棵挺過本次風災的百年老樹黑松,樹幹像日本黑松、但針狀樹葉拿來扎手不會痛,應該是台灣特有種赤松,既然通過本次風災考驗,可做為指標樹種栽植。
建設處公園管理科長蔡弼元表示,嘉義公園清除工作已完成超過5成,後續將以最快速度復原修繕,呼籲民眾7月底前勿入園區,7月底會再公告相關資訊,配合復原進度滾動式調整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