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來臨,粽香飄滿街巷。對於許多長輩而言,咀嚼與消化功能的退化,讓這道充滿回憶的節慶美食變得遙不可及。為了讓長輩也能安心享受節慶氣氛,臺北榮民總醫院桃園分院附設護理之家延續去年「端午節包粽子」的活動精神,於今年特別推出專為長輩量身打造的兩款「軟質粽」,在傳統中注入創新,用心守護每一口幸福,讓牙口與消化較弱的長輩,也能品嚐到記憶中的節慶滋味。
回憶去年的端午活動,一位長輩在餐後感動地對營養師說:「已經很多年沒吃到粽子了,謝謝你們讓我再嘗到這個味道!」這句誠懇的話語深深觸動了團隊的心,也成為今年再出發的起點。營養師們深刻體會到,簡單熟悉的傳統美食與節慶滋味,對長輩而言,卻可能是奢侈的心願。正是長輩的這份期盼,激發臺北榮總桃園分院營養團隊投入創新與研發,用心打造適合長輩的軟質粽,讓節慶的幸福滋味,真實地回到長輩的餐桌上。
北榮桃園分院營養師精心設計-牙齦友善粿粽
今年端午,臺北榮總桃園分院營養師以「易咀嚼、好消化、保留傳統風味」為核心理念,精心設計出「軟質芋香肉粽」與「牙齦友善粿粽」兩款適合長輩的軟質粽子,無論是牙口尚可的長輩,或是需以牙齦輔助咀嚼者,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節慶滋味。這不僅是傳統的延續,更是關懷的升級。該院用心守護長輩的味蕾與記憶,讓他們在粽香中重拾節慶的幸福,也讓端午不再只是遙遠的回憶,而是此刻真切可感的溫暖時光。
北榮桃園分院分享食譜-軟質芋香肉粽餡料
北榮桃園分院分享兩款營養師設計的軟質粽食譜,歡迎有長輩照護需求的民眾參考製作,與家中長輩一同共享安心美味的節慶時光:
【軟質芋香肉粽】
1.飲食質地分級第七級:容易咬軟質食。
2.設計重點:選用易於咀嚼的軟質餡料,容易入口,並將部分糯米替換為白米與鬆軟的芋頭,提升了軟糯口感也更易消化,並達到國建署建議,全穀及未精緻雜糧每日攝取量佔澱粉主食至少三分之一。
3.材料:
食材:長糯米、白米、芋頭、胛心肉(或雞胸肉)、栗子(開袋即食的甘栗)、鴨蛋黃、香菇、櫛瓜、玉米筍、蘿蔔乾、蝦米、滷包、蒜頭、油蔥、粽葉、棉繩。
調味料:鹽、砂糖、醬油、香油、胡椒粉、五香粉、米酒、油。
4.製作方法:
(1)竹葉浸泡一夜後洗淨,瀝乾。
(2)長糯米與白米洗淨,浸泡一夜後將水分瀝乾(長糯米與白米的混合比例為3:1),蒸熟備用。芋頭去皮刨成細絲備用。
(3)豬肉洗淨後切塊(尺寸小於三公分更適合長輩食用),加入米酒、醬油、胡椒粉、香油略醃。以滷包、蒜頭、砂糖、五香粉、鹽及醬油滷豬肉,豬肉滷軟透之後取出,滷汁保留備用。
(4)乾香菇泡軟後切成0.5公分小丁,蘿蔔乾、蝦米切碎。
(5)起油鍋爆香油蔥,加入芋頭絲、香菇、蘿蔔乾與蝦米,炒出香味。最後倒入滷肉的滷汁、水、醬油、五香粉、鹽調味,芋頭絲煮軟後起鍋備用。
(6)將炒好的芋頭絲等配料倒入蒸好的米飯中充分拌勻。
(7)玉米筍、櫛瓜切成三公分以下的小片後燙熟,栗子裝盤,鴨蛋黃切成四分之一大小備用。
(8)將備好的粽葉、芋頭飯、滷肉、玉米筍、櫛瓜、栗子、鴨蛋黃分別擺好,掛上棉繩開始包肉粽。
(9)最後再將包好的肉粽蒸熟讓粽香入味。
(10)提供給長輩的容易咬軟質飲食,可多蒸30分鐘讓米粒更透更軟糯,適合長輩食用。
北榮桃園分院附設護理之家長輩開心品嘗粽子
【牙齦友善粿粽】
1.飲食質地分級第六級:牙齦碎軟質食。
2.設計重點:選用易咀嚼的餡料切碎,以雞肉製作成軟質絞肉。並完全採用「在來米粉」取代傳統糯米粉,不僅入口即化,也容易消化。
3.材料:
食材:在來米粉、雞胸肉、栗子(開袋即食的甘栗)、鴨蛋黃、香菇、櫛瓜、蝦米、油蔥、粽葉、棉繩。
調味料:鹽、砂糖、醬油、太白粉、香油、胡椒粉、五香粉、米酒、食用油。
4.製作方法:
(1)竹葉浸泡一夜後洗淨,瀝乾。
(2)適量在來米粉倒入鍋中,依比例加水調勻,沖入沸水後攪拌成粉漿(一邊倒熱水一邊攪拌),亦可移至瓦斯爐上以文火攪拌至濃稠,剛開始粉漿較稀,要攪拌至適合包粿粽的黏稠度(水要慢慢加,不能一次倒入)。調粉漿的水需加入鹽、醬油、胡椒粉等調味,做出的粿皮才會有味道。
(3)雞胸肉洗淨後切成0.5公分小丁,加入米酒、醬油、胡椒粉、太白粉、香油略醃。
(4)乾香菇與蝦米泡軟後切碎備用。
(5)起油鍋爆香油蔥,加入雞肉丁、香菇與蝦米,以砂糖、鹽、五香粉及醬油炒料,炒出香味,裝盤備用。
(6)櫛瓜去皮切成0.5公分小丁後燙熟,栗子與鴨蛋黃切碎備用。
(7)將備好的粽葉、食用油、在來米漿、櫛瓜、栗子、鴨蛋黃、雞肉裝盤擺好,掛上棉繩開始包粿粽。
(8)先將粽葉捲成粽子的三角型態,將粽葉內部抹油,仿照包粽子的方式填入在來米漿與餡料,再綁成粽子。
(9)將包好的粿粽蒸熟,即可食用。
(10)取出放涼後再拆開粽葉,外觀更能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