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蔡建和醫師。
過去胸腔內發現早期腫瘤時,多以開胸手術作為主要治療方式,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治療選擇也更加多元。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胸腔外科主任蔡建和醫師表示,近年興起的冷凍治療手術(Cryo),透過極低溫將腫瘤組織冷凍,使癌細胞壞死,且不影響周圍正常器官,為無法接受傳統手術或不願開刀的胸腔腫瘤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療選擇。
微創技術,減少風險與恢復期
冷凍治療手術是一種微創的介入性治療方式。蔡建和主任說明,手術過程僅需局部或舒眠麻醉,醫師在電腦斷層影像的即時導引下,將特殊冷凍探針精準插入腫瘤部位,透過液態氮迅速將溫度降至零下數十度,使癌細胞結冰壞死。由於無需大範圍開刀,可大幅減輕術後疼痛並縮短住院時間,患者通常在手術當天即可下床活動,若無特殊情況,隔天便可出院,一週後回診追蹤即可。此種方式適合希望術後能有較快的恢復期、高齡、心肺功能較弱,或曾接受多次手術的患者。
肺腫瘤高齡患者或合併其他慢性疾病患者的福音
國立陽明交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林志銘醫師表示:冷凍治療手術最初常用於腎腫瘤,如今也逐步被應用於肺部、縱膈腔與胸膜腫瘤等胸腔內病灶。臨床研究顯示,對於無法開刀的早期肺癌或肺轉移病灶,冷凍治療手術在控制腫瘤有良好成效。林醫師舉例曾有一位肺腫瘤患者,因腫瘤位置較深、接近肺部中心,若採傳統開刀手術,恐需切除較多周圍正常組織。為降低損傷風險,最終改採冷凍治療手術,精準鎖定病灶進行處理,不僅成功達到治療效果,也盡可能保留了健康組織。另外,若較年長的患者,冷凍治療手術相較傳統手術,對於身體的負擔較小,由於術後恢復較快,可降低併發症風險,是肺腫瘤高齡患者或合併其他慢性疾病患者的福音。
蔡建和主任表示目前在台灣胸腔內腫瘤以肺癌患者居多數,冷凍治療手術提供了另一種非傳統手術的選擇,但仍提醒並非所有患者皆適用此治療方式,需根據腫瘤大小、位置、病理特性與病患整體健康狀況,由胸腔外科、影像介入、腫瘤科等多科團隊綜合評估,選擇最合適的治療計畫。
近年來,衛生福利部國健署積極推動「肺癌早期偵測計畫」,幫助許多民眾及早發現病灶、及早治療。肺癌的成因除了與吸菸密切相關,部分也與遺傳基因有關,因此無論是否吸菸,都有必要重視肺部健康。林志銘醫師呼籲民眾應善加利用政府提供的篩檢資源,及早安排肺部檢查,才能掌握治療的黃金時機。他也提醒大家從日常生活做起,戒菸、均衡飲食、規律運動,都是預防肺癌的關鍵步驟。
國立陽明交大醫院胸腔外科主治林志銘醫師呼籲民眾應善加利用政府提供的篩檢資源,及早安排肺部檢查,才能掌握治療的黃金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