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基隆市聾啞福利協進會
走進基隆市聾啞福利協進會,彷彿踏入一個安靜卻充滿力量的空間。成立於民國51年,始終如一地為基隆地區的聾啞人士提供暖心支持。
在無聲中發聲:協會的默默守護
協會的宗旨是推動聾人福利、職業訓練、就業輔導、手語教學、文化交流、生活支持、長照等服務,協助聾啞朋友在無聲的世界中找到自立自強的力量,參與社會、服務社會。
聽不見的困境 看得見的努力
在多數人眼中,聾人外表與常人無異,卻容易被忽略他們在生活中所面臨的重重挑戰。他們活在一個缺乏聲音的世界,因為無法聽見或清楚表達,文字能力也相當有限,在教育資源、職場機會上顯得更加弱勢,就像是生活在台灣的外國人。
因為人際關係的建立變得困難,即便是聾啞人士的家人,若未曾學過手語,彼此無法有效溝通,反而會衍生許多生活上的摩擦。
台灣社會整體對聽語障者的理解與友善環境仍有許多不足,例如缺乏手語資源或公共服務無法提供即時輔助,種種困境讓他們的生活充滿挑戰與限制,聾人朋友只能被迫選擇低薪的工作,面臨更大的生活壓力與阻礙。
一群人的溫柔: 理監事與秘書服務的日常風景
這樣服務廣大聾人族群的協會,主要工作人員是一位聽人秘書(相對於聾啞人士的一般人)。她並非專業領域出身,笑說因為「個性比較雞婆」而走進這個特殊的服務場域,更令人動容的是,原本完全不懂手語的她,經過四年努力學習,已能夠用基礎手語與會員溝通。這份學習的背後,不只是專業的堆疊,更是對聾人朋友真心的付出與關懷。
陳秘書也提到協會的理監事們給予極大的支持與幫助,就像她的大哥大姊般照顧著她與協會,會員們之間也互助合作支援活動,協會的運作,每個人都缺一不可!
如果你也對聾人服務有興趣,或是想學習手語、成為協會的志工,歡迎主動聯絡協會,一起加入這個充滿愛與關懷的大家庭!
▲協會送上及時的物資,成為他們度過經濟寒冬的重要支撐。
多元活動支持 為聾人開啟生活的希望之窗
協會每週都會為聾人朋友舉辦聚會與課程,包括手工藝製作、糕餅烘焙等活動,提供他們建立人際關係、情緒支持的空間。不只是消磨時間,更是構築生活與自信的養成。
在疫情期間,協會更積極發放生活物資,協助因疫情失業或經濟困頓的聾人度過難關。截至2022年6月,協會累計服務超過194,400人次,這個數字背後,是無數真實且迫切的需求。
協會不僅是服務單位,更肩負政策倡議與社會教育的角色,積極配合政府宣導聽語障者權益,並協助研擬更完善的福利措施。從體育、醫療、藝術到生活技能的培養,全面提升聽語障者的生活品質與多元發展。
此外,協會也成為資源轉介與長照服務的重要樞紐,協助聽語障者與社福資源接軌,真正做到全方位的照顧。
▲基隆市政府攜手協會與多家單位,推動專為聽語障學員設計的照顧服務員培訓班。
從個人到群體: 協會力量的溫暖擴散
基隆市聾啞福利協進會不只是一個協會,它是無數聾人朋友心中的「聲音」,一個願意傾聽、陪伴與行動的所在,蘊藏對人性與尊嚴最純粹的守護。
社會的進步,該在理解與包容中發芽。願有更多人看見這群無聲卻堅定的朋友,伸出手、學會傾聽,讓世界成為每個人都能自在生活的地方,歡迎讀者掃描QRcode捐款,用行動支持他們!
更多精彩內容 就在 [理財周刊1287期] 👈點紅字看更多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