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文政議員
台中市議員陳文政針對即將上路的「長照3.0」政策發表看法,直指中央雖大幅擴增照顧對象,對人力短缺問題卻沒有有效對策,恐讓原本立意良善的政策,最終淪為紙上談兵。
社會局長廖靜芝表示,人力問題將和衛生部門討論精進,以應對服務對象擴大的挑戰。
陳文政指出,台灣自2025年起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突破兩成。為因應高齡化挑戰,中央政府推出長照3.0,針對照護體系進行四大升級,包括:一、強化既有服務並擴大照顧對象;二、提升家庭照顧者的喘息與支持服務;三、強化公共住宿型機構的建置能量;四、整合醫療與社福資源,提升整體照護品質。
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擴大服務對象」,將50歲以下的早發性失智症患者,以及未滿65歲但因中風或重症導致失能者納入照顧範疇。陳文政表示,此舉固然值得肯定,但也加重地方照護系統的負擔,並質疑:「台中市準備好了嗎?有足夠的人力、資源與設施,承接這波政策升級嗎?」
他援引衛福部推估數據指出,截至2025年,全台長照需求人口將達92萬人,但目前現職照顧服務員僅約9萬人,人力缺口極為嚴峻,勢將衝擊服務品質與推動進度。他也當場質詢社會局長,台中市在應對上是否已擬妥具體策略。
除人力問題外,陳文政也點出台中在「一學區一日照」政策推動上進度落後。根據衛福部2025年1月公布資料,六都中僅台南與高雄完成全面設置,台中市雖已達90%建置率,仍未完全達標,在六都中僅優於台北,名列倒數第二。他進一步追問社會局,未達標的原因是否為業者投資意願低落,或居民對設置有所疑慮。
針對長照C級據點的活化議題,陳文政也提出具體建議。他指出,目前市政府辦理的長青學苑課程大受歡迎,外語、繪畫、書法、水電維修等生活技能課程一位難求,報名熱度堪比演唱會搶票。然而,相較之下,C級社區關懷據點課程則普遍被批評「內容無趣、缺乏深度」,難以吸引更多長者參與。
陳文政建議市府可盤點長青學苑資源,將其中受歡迎、有質感的課程導入關懷據點,提升據點的吸引力與參與度,讓關懷據點不只是「吃飯聊天的地方」,而成為銀髮族自我學習、社交互動與持續成長的重要平台。
他強調,再完善的政策,若缺乏配套與執行力,終將流於形式。長照3.0即將實施,面對高齡社會的加速來臨,市府應及早部署、做好準備。「照顧好長者,就是替青壯世代減壓、解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