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永續看臺灣 中原建築系「不見城市的看」敍述南崁故事

記者葉志成/桃園報導 2022-06-22 12:06

中原建築系「不見城市的看」成果展提供居民對未來另類的想像。

在桃園市與蘆竹南崁交界、距離中正藝文特區不到2公里,有處擁有埤塘、農田及水圳豐富生態的「都市綠洲」,正面臨都市開發及環境永續的抉擇議題。中原大學師生走入當地觀察環境,藉由故事轉譯土地面臨的問題,並結合當地居民發起的流域行動藝術祭「夏至」展,舉辦為期三個周末「不見城市的看4.0:南崁空間敘事」成果展,用故事與模型提供居民對未來另類的想像。

為了讓一年級學生在基礎設計課程學習創造力、敘事力及感受性,中原大學建築系謝統勝等七位教師帶領65位學生,藉由對真實環境的觀察互動展開為期半年設計專題。有趣的是,為了強化年輕世代的敘事力,學生在期初閱讀義大利作家卡爾維諾作品「看不見的城市」,透過場域踏查寫出三部600字內的微小說,透過文學敘事將環境元素與人文故事連結至實體模型設計。這樣帶領大一學生進入桃園在地場域的實作課程已是連續第四年,也是本次成果展「不見城市的看4.0」名稱發想的由來。

中原師生在前熱炒鐵皮屋舉辦成果展呈現南崁土地故事。<br />

中原師生在前熱炒鐵皮屋舉辦成果展呈現南崁土地故事。

「鋒利銳角是農地上的鐵皮工廠、清透水田好似龍的鱗片,我的作品『龍鱗大地』象徵整塊南崁是隻隱藏的龍,只要鱗片存在、龍就會守護這片土地。」建築系一年級陳彥翰向大家陳述作品意涵,也透露學期中除了老師帶領2次參訪,自己因為對這塊世外桃源的憧憬,更用課餘時間到訪7、8次,把自己沉浸在整個環境與空間裡。

讓同學們印象最深刻的還有學期中的兩次勘查,經歷了雨天及晴天不同樣貌。其中一天的低溫大雨讓大家都泡在水裡,綿延數十公尺的雨衣腳踏車陣、走進雙腳幾乎拔不起來的泥濘田埂,對稚嫩的大一學生來說都是初次體驗。學生沈佳誼表示,大家藉由騎腳踏車的方式認識南崁這塊土地,也在兩次不同天氣的踏查、在地居民導覽看見不同環境面貌,整個課程學到最多就是觀察力的培養,以及分析詮釋事物的方式。

學期中的課程勘查經歷低溫大雨不減同學學習心。<br />

學期中的課程勘查經歷低溫大雨不減同學學習心。

為了讓展覽更貼近當地,中原師生向居民借用閒置的前熱炒鐵皮屋,多次刷洗地板、用符合環境意象的海報布置,再將作品運到場地。指導老師同時也是大學社會責任計畫(USR)共同主持人謝統勝表示,由於疫情影響,原本規劃的校外參訪、實地拍攝、比賽展覽等都被迫更改或取消,不但考驗教師應變能力,學生也充分發揮韌性與創意,用有趣的故事呈現南崁土地。

緊接著的課程「小住宅設計」則讓學生規劃未來2050年自己要住的埤塘社區,結合這段時間在當地的觀察研究,以「2050水南崁 好生活」為題,陳述如何在顧及永續發展SDGs目標下,保留城市原有的美好面貌,完整了建築系學生整個學期的學習歷程。

中原師生走入南崁當地觀察環境,學習觀察力及詮釋事物的方式。<br />

中原師生走入南崁當地觀察環境,學習觀察力及詮釋事物的方式。

中原大學設計學院USR帶領學生關懷環境與住民,並以專業的觀點為當地尋找特色、對問題提出解方,學生走讀觀察紀錄的同時,也深刻體驗綠捷開發都市計畫帶給周邊農村的衝擊,這也與中原建築系發揮建築人創意、人本與環境觀環兼具的特質不謀而合。

中原大學建築系「不見城市的看4.0:南崁空間敘事」成果展,即日起至7月3日(星期日)每週末下午1點至5點開放參觀,地點位於桃園市桃園區中正路1568號,如需導覽請於「霄裡鏈接兩圳文化」FB專頁預約https://www.facebook.com/SLCGW

建築系一年級陳彥翰向大家說明作品「龍鱗大地」的意涵;成果展有許多當地小學生前來聽大哥哥大姊姊說故事;經歷踏查後的「小住宅設計」專案讓學生規劃2050年埤塘社區。<br />

建築系一年級陳彥翰向大家說明作品「龍鱗大地」的意涵;成果展有許多當地小學生前來聽大哥哥大姊姊說故事;經歷踏查後的「小住宅設計」專案讓學生規劃2050年埤塘社區。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