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南院原住民服飾展 再現台灣原鄉織美

記者謝敏政/嘉義報導 2018-06-01 16:43

故宮南院再現臺灣原鄉織美,「織路繡徑穿重山:臺灣原住民族服飾精品聯展」6月1日登場

國立故宮博物院南部院區以展望亞洲文化藝術為定位發展,亦矢志溯源與形構台灣內蘊的多元文化歷史,積極扮演各式展演推介、知識傳播及教育的開放平台。6月1日推出的「織路繡徑穿重山:台灣原住民服飾精品聯展」是故宮南院首次展陳台灣原住民族群服飾文化的獨特性與多元性,本展特別邀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物館、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國立台灣博物館、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北投文物館及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6館共同策劃聯展,展期6月1日起至12月9日分兩檔展出,268件各館典藏的台灣原住民族服飾精品在嘉義南院交會競豔。

台灣原住民族十六族的多樣傳統衣飾,不僅蘊含不同族群、地域、使用場合或社會階級文化意涵,也作為重要族群識別表徵。故宮南院為以台灣出發,彰顯台灣多元文化內涵,選定台灣原住民族傳統衣飾文化為策展主題,串聯結合國內擁有豐富、精彩台灣原住民族文物典藏的六座博物館,共同擘劃「織路繡徑穿重山:台灣原住民服飾精品聯展」。策展團隊精選臺灣各原住民族具重要性、珍稀性和代表性的經典衣飾文物,從台灣原住民族傳統打製、織布、綴珠、刺繡、貼縫等技法的展現,形制、圖紋的運用以及文化意涵的呈顯,將台灣原住民族衣飾文化和工藝的故事娓娓道來,引領觀眾進入多元繽紛又趣味盎然的台灣原住民族世界。

故宮南院今(1)日盛大舉行開展記者會,國立台灣博物館洪世佑館長、北投文物館李莎莉館長、順益台灣原住民博物館游浩乙館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博物館劉斐玟主任、國立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高介任組長、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王梅霞教授等六館代表蒞臨外,包括監察院副院長同時是前原住民主委孫大川、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文化科瑪勒芙勒芙‧杜妲利茂(Maljeveljeve.tiudjalimaw)科長也到場共襄盛舉。

國立故宮博物院長林正儀致詞表示,南院的設置以立足台灣、放眼亞洲藝術文化為目標,其中的重要任務即是以文化史的角度,探索、展陳台灣與周邊亞洲國家的關係,建立與世界的連結,對外推廣台灣豐富文化,對內就台灣文化、歷史的建構,善盡詮釋及教育的責任。此外,配合現階段強化公共性的目標,故宮亦期盼扮演藝術和文化展演的平台,透過開放策展方式,讓院外的典藏文物也有機會在故宮展現。本檔展覽具有重要意義,除匯聚各館台灣原住民精品衣飾文物同台競艷之外,此次藉由南院的展陳空間,象徵故宮與博物館界的專業連結,開啟國內公、私立博物館資源交流、研究整合與展出共享的新頁,更期盼透過本展增進民眾對台灣原住民族文物的認知,從而增進對原住民族文化重視與文化藝術推展的前進步伐。

林正儀院長更進一步指出,此次聯展突破以往由故宮研究人員獨立策展的框架,在尊重原住民詮釋主權的原則下,邀請國內各相關專精收藏原住民的研究單位提借展品共襄盛舉,期待為國內外民眾帶來不同的觀展經驗外,也希望喚起大眾對原住民族文化及藝術推廣關注,未來更計畫引入國際原住民展覽,引領民眾共同思考與面對當代原住民文化保存的課題。

開幕記者會上,主辦單位為強化原住民族主體性的觀點視野,特別由鄒族長老、達邦部落庫巴協會理事長莊生男帶引貴賓觀眾進入展場解說鄒族展件及承載的部落故事,莊生男長老提到,除了顯示社會階層及藝術美學外,原住民族的服飾也常展現特殊身份或事蹟,例如鄒族男子獵得山豬後,將山豬獠牙做成臂環在節慶祭儀時穿戴以彰顯英勇事蹟。開幕現場更邀請到南院在地的阿里山國中合唱團及樂野「優遊吧斯文化園區茅達諾劇場」演出鄒族傳統鼻笛及歌舞,與觀眾分享原鄉精彩豐富的文化內涵。活動並安排策展人北投文物館館長李莎莉親自導覽6件各館精選展品,包括有:雅美(達悟)族「牛皮甲」、卑南族「男子無袖長衣」、泰雅族「貝珠長衣」、排灣族「男子長袖短上衣」、泰雅族「女子新娘服」及大武壠族「繡花佩袋」,6件精選展品位於展場入口處,來訪民眾不可錯過。

故宮南院表示,展覽期間特別邀請擅長泰雅傳統編織、105年獲文化部登錄為重要傳統藝術保存者的尤瑪.達陸及其創立的野桐工坊,在二樓大廳開放空間策劃「臺灣原住民族當代編織藝術展」。尤瑪.達陸是少數能將傳統染織從材料的復育、種植、採收、製線、染色、織布等二十多道工序完整呈現的藝師,藉由傳統服飾精品及當代編織創作的相互輝映,呈現原住民族織品技藝典範與創新的生命力。

「織路繡徑穿重山:台灣原住民族服飾精品聯展」於故宮南院3樓織品展廳展出,第一檔6月1日至9月2日、第二檔9月8日至12月9日展出。6月到9月另規劃有多場次原民電影欣賞、文化體驗、講座等教育推廣活動,歡迎民眾前來欣賞台灣原住民族衣飾文化和工藝故事。

房地產相關新聞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