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在地與在地連結 中濱共生圈業者共同推出產業體驗及文化走讀遊程

地方中心/採訪報導 2025-11-21 12:13

「海岸綠動Circle of Life—中濱共生圈」計畫以阿聰師芋頭文化館作為帶領者,整合在地產業文化資源-阿聰師文化館提供的芋頭酥製作體驗。(圖/阿聰師文化館)

推動臺中海線觀光,中濱共生圈多家產業業者整合資源共同推動「海岸綠動Circle of Life—中濱共生圈」計畫,藉由永續品牌共構促使產業升級轉型而達到活絡地方經濟發展之目標。而在第一圈場域範圍聚焦甲安埔地區,以阿聰師芋頭文化館作為帶領者,結合中濱地區的農產食品加工業、傳統工藝文化產業、觀光旅遊業及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業等關聯性產業,構建地方特色的永續產品與服務,推出2天1夜的地方產業體驗及文化旅遊行程,吸引遊客前往以帶動區域共同成長。

 梧棲老街的文化出張所內,是國內少數同時保留派出所廳舍與宿舍群落的古蹟之一,跨越日治時期與戰後國民政府時期的留存紀錄。(圖/地方中心)

 梧棲老街的文化出張所內,是國內少數同時保留派出所廳舍與宿舍群落的古蹟之一,跨越日治時期與戰後國民政府時期的留存紀錄。(圖/地方中心)

這項「海岸綠動Circle of Life—中濱共生圈」計畫推出的2天1夜行程,並邀請國內旅行社、旅遊產業專家、部落客及社群媒體經營者參與行程,以「玩海也遊山」為主軸,不以單一景點或消費體驗堆疊,而是以旅遊視角走進地方產業鏈,讓參與者實際理解產品從產地到市場的完整旅程,首先第一天自鰲西小基地開啟海線文化走讀,接續參訪林異香齋、文化出張所、朝元宮、書法老店及街仔尾冊店,深入感受老城區的人文底蘊;午間享用在地料理後前往台中港海洋驛站及高美濕地,透過導覽認識濱海生態與觀光共存關鍵。傍晚則轉往新社花海,並走入今年設置的「農村繽菓室」展區。該展區中亦可看見多位中濱共生聯盟業者進駐展售,另外到新社可以品嚐到在地特色料理菇神火鍋,而中濱共生的新社花田民宿,是位在田野間的悠閒的處所,讓到訪的遊客放鬆休閒。

豐原江家玫瑰園以玫瑰為產業特色,不只可以欣賞更可以製作成多款從吃到用的產品。(圖/地方中心)

豐原江家玫瑰園以玫瑰為產業特色,不只可以欣賞更可以製作成多款從吃到用的產品。(圖/地方中心)

第二天則前往江家玫瑰園、檸檬森林農場、安貝斯釀酒故事館、阿聰師芋頭文化館與萬全馨,循序展現產地栽培、加工製程、品牌體驗、餐飲旅遊到市場銷售的完整鏈結,將地方特色推向社群擴散與大眾視野,也可以看見地方品牌與產業鏈接軌市場的力量,另外透過參與者的手作體驗,了解產業特色並增加遊程趣味。

安貝斯釀酒故事館,讓遊客了解地酒特色及製酒過程-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圖/記者賴淑禎攝)

安貝斯釀酒故事館,讓遊客了解地酒特色及製酒過程-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圖/地方中心)

觀光不只是美麗行程,而能真正成為 支持在地產業、文化與生活永續的力量,透過這項「海岸綠動Circle of Life—中濱共生圈」計畫,推動第一圈場域範圍聚焦甲安埔地區,以阿聰師芋頭文化館作為帶領者,結合中濱地區的農產食品加工業、傳統工藝文化產業、觀光旅遊業及再生資源與循環經濟業等關聯性產業,構建地方特色的永續產品與服務,第二圈範圍延伸至濱海廊帶地區,集結地方產業資源,強化農漁產業鏈結,拓展特色產業生態圈,並推動多元文化及體驗旅遊的深度發展。第三圈範圍擴展至整個大臺中地區,串聯地方資源與全市觀光活動,讓地方品牌走向更大的市場。中濱共生表示,未來將持續深化聯盟合作,並與政府、企業、旅遊通路共同推動,以臺中海線為起點、走向山城與全市觀光平台,讓「永續旅遊 × 區域品牌 × 在地產業」形成能持續擴大的正向循環。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