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小玩家揭密雙北共融遊戲場 孩子用行動推動身障兒童遊戲權

記者楊博喻/綜合報導 2025-11-07 10:05

在公私協力之下,台灣兒童的遊戲權正持續進步。由民間倡議團體扮演監督與建言角色,與政府齊心打造人人都能玩的公園空間。近期,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障礙兒童權利促進會(身障童盟)與顯恩慈善基金會共同推動兩大共融倡議計畫——「超級小玩家」與「共融好好玩」,歷經十個月執行,即將於11月7日發表豐碩成果。

小玩家親身實地走訪 累積上萬筆觀察紀錄

這兩項計畫由致力於維護兒少權益的顯恩慈善基金會贊助,分別從兒少行動與影像推廣兩面向出發。其中,「超級小玩家」計畫自2025年4月啟動,邀請14組身心障礙兒童家庭參與,歷時五個月實地走訪雙北地區共274座共融遊戲場。孩子們在父母陪同下,扮演「遊戲場調查員」,帶著捲尺、筆記本,仔細觀察無障礙設施、地坪材質、遊具設計與實際使用情況。

身障童盟指出,這項調查累積了近15,000筆實地觀察紀錄,不僅呈現身心障礙兒童在遊戲場中面臨的真實挑戰與需求,也讓外界看見不同障礙類型兒童的使用心聲。孩子們透過行動與觀察,從單純的「使用者」躍升為推動環境改善的重要力量。

同時執行的「共融好好玩」影像推廣計畫,則拍攝了共融旋轉盤、輪椅鞦韆等主題影片,為這次難能可貴的「遊戲場鄉野調查」留下珍貴的影像紀錄。

北市公園處落實「以使用者為核心」設計

臺北市公園處表示,自2016年起,北市已領先在各行政區規劃共融遊戲空間,目前已完成超過60座共融遊戲場,致力將「以使用者為核心」的設計思維導入公園規劃,讓不同能力、不同背景的孩子能在同一空間中快樂玩耍。

公園處在設計過程中,高度重視「孩子的參與」與「在地意見」,從多感官體驗、無障礙坡道、地坪材質,到旋轉盤、鞦韆等功能區域,都融入了「多感官」、「跨年齡」和「共玩」的概念。此外,北市府也推動「一區一特色」,讓公園遊戲場能展現在地文化與自然環境特色,如士林前港公園的飛行海洋主題等。

成果發表會即將登場 邀民眾體驗共融精神

兩項計畫的豐碩成果,將於11月7日至9日在剝皮寮歷史街區演藝廳舉辦《超級小玩家成果發表會》。現場將展出孩子們的觀察紀錄、照片與影片,帶領民眾看見身心障礙兒童親身探索的真實歷程。

主辦單位在展區特別設置「互動體驗區」與親子工作坊,邀請民眾一起思考「什麼才是每個人都能玩的遊戲場」。11月8日的記者會當天,小玩家們也將親自到場分享探索心情與成果。主辦單位誠摯邀請各界踴躍前往參觀,共同支持兒童權益與友善環境的理念。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