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今(4)日舉辦「秒回應、零距離再創護理效率新世代」記者會,宣布智慧護理手機再升級成果。病人按下紅燈呼叫鈴,訊息同步推送至護理專用手機與護理站;護理師可立即接聽並與病人對話,免除傳統「護理站轉達—再尋人—再回應」的冗長過程,讓回應更快、走動更少、照護更即時,並同步提升病人安全、病房寧靜度與滿意度。

鄭舜平院長表示,智慧醫院職場是護理新鮮人的首選。當前護理人力競爭激烈,資訊化成熟、能實際減負且提高效率的醫院更受護理新鮮人青睞。資訊化要貼近第一線,流程簡化、可自動保留作業紀錄,提高效率、減輕第一線同仁負擔,讓新人更快上手、降低學習曲線與適應壓力,幸福職場才能留住人才。未來,臺北醫院將持續導入各項智慧醫療應用,持續「打開智慧魔法盒」,讓科技成為護理師的神隊友,打造更安全、高效與幸福的智慧職場。

護理科黃麗萍主任指出,臺北醫院近年以「打開智慧魔法盒」為核心理念,持續導入多項智慧照護系統。護理智能手機重量僅235克,裝置輕巧,應用於給藥、抽血、輸血等流程,平均可為每位護理師節省約3分鐘的作業時間,自動顯示與核對功能更有效降低病安異常事件。
今年再進化推出「秒回應、零距離 部北紅燈鈴」服務系統,以往最耗時的紅燈呼叫鈴處理,如今由手機直聯紅燈鈴,當病人按下呼叫鈴時,訊息可即時同步推播至護理師手機,能更快速接收與處理病人需求,回應更即時、服務更貼心,不必在奔波往返於護理站與病房之間,也大幅降低護理工時與臨床同仁的體力負荷與疲憊感,讓科技成為護理師的神隊友,朝減負、提效、強化病安、改善職安、提升寧靜病房的目標邁進。

護理工作流程繁瑣且需高精準度,過去病房走道狹長、護理車滿載可達80公斤且推行不易,護理車往返各病床既耗時又費力,輸血前置需兩人人工逐項核對,流程繁複、易中斷。智慧護理手機導入後,護理師可靈活於床邊操作,一機在手即可完成給藥、輸血等核對流程。
系統能即時掃碼核對、異常警示並自動產出追溯紀錄,若紀錄延遲,系統也會主動提醒填寫原因,有效降低人為錯誤與不必要的往返。此外,該手機可單手操作、續航8小時,且具防水、防摔、可戴手套操作與可清潔消毒等特性,符合感染控制要求,真正達成「輕裝上陣、安全不打折」。

資訊護理長簡姝敏指出,病房內設置的紅燈鈴是病人與護理站的重要溝通橋樑,從抽痰、點滴處理到緊急事件如跌倒、急救,皆需護理師即時回應。傳統紅燈僅為床邊與護理站的單向聯繫,護理站人員常需大聲呼喚找尋在其他病房作業的護理師,待護理師回喊收到通知後,返回護理站確認病人資訊與需求,再至病房,人員來回奔走,容易造成等待與噪音問題。
「護理手機」導入後,整合危急通知、紅燈鈴即時通知…等多項功能,病人生命徵象異常時,手機及護理站皆會同步發出警示,有效提升回應效率與病安品質;病人按下紅燈鈴,手機及護理站也會同步發出通知,護理師可直接與病人通話,確認需求與狀況,即刻查閱病人檢查排程與用藥等資訊,減少來回奔走耗時與體力負荷,並降低多重轉達的人因風險與作業干擾。

「智慧護理改變了臨床照護,讓我們能把時間花在病人身上。」陳則君護理師表示,以給藥為例,平均由9.1分鐘縮短至6分鐘;採檢與輸血流程也同步提速,工作不再需要高聲呼喚,病人住院體驗與滿意度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心情愉快穩定,也更有動力投入照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