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風能源推動枋山楓港風電計畫 以實證溝通打造社區共榮典範

地方中心/綜合報導 2025-10-31 10:25

為了與地方強化溝通,瑞風能源與台灣綠電應用協會再度邀請枋山鄉民眾進行交流,了解風電場的真實運作樣貌,也澄清不實流言,消弭誤解。(圖/瑞風能源)

為強化地方溝通、消弭枋山居民對風電開發的誤解,瑞風能源於10月陸續邀請一百多位枋山鄉及獅子鄉的民眾前往雲林參觀新型的風力發電案場,30日再邀請屏東縣枋山鄉居民舉辦座談會,期 望與更多在地鄉親交流風電參訪的感想,並傾聽民眾的想法,推動地方共榮。

瑞風能源10月28日邀請獅子鄉民眾參訪雲林風電場,瑞風能源執行長許嫺音帶領參訪民眾及解說。(圖/瑞風能源)

瑞風能源10月28日邀請獅子鄉民眾參訪雲林風電場,瑞風能源執行長許嫺音帶領參訪民眾及解說。(圖/瑞風能源)

瑞風能源專案經理陳立昂表示,瑞風能源在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村推動9座風力發電機組建置計畫,近期邀請鄉親前往雲林縣崙背鄉風力發電案場實地參訪,透過眼見為憑的方式,讓民眾近距離了解風力發電設施運作的真實樣貌,親身理解風電與環境如何共榮共存,而非停留在危言聳聽的謠言與二手資訊。目前已有許多原本質疑風電的民眾在親自參訪之後化解疑慮,甚至表態已經改變立場,這是瑞風持續與地方居民對話,理性溝通的成果。

座談會現場有多位參訪過風電場的民眾以及風機預定地的地主,認為風力發電友善環境也能帶動地方福利,發言表達支持態度。(圖/瑞風能源)

座談會現場有多位參訪過風電場的民眾以及風機預定地的地主,認為風力發電友善環境也能帶動地方福利,發言表達支持態度。(圖/瑞風能源)

一位參訪過雲林風場的黃姓鄉親發言分享,原本認為風機運作會有噪音,但是親自到風機正下方才發現「幾乎聽不到明顯聲音」,加上瑞風能源也用分貝計當場測量給大家看,讓他感受到技術的進步與綠能共存的可行性。因為楓港長期人口外移,如果能引入風電建設,他認為能為地方發展帶來新契機,創造在地就業機會。另一位葉先生也表示,看完示範案場覺得很放心,不知道反對的民眾在反對什麼,反對風力發電的民眾應該也來現場看看,才不會一直誤解,以訛傳訛。

瑞風能源26日邀請枋山鄉參訪雲林崙背風場,當場在風機下方用儀器測量音量分貝,詳細解說新型的風電機運作聲量極小,實地感受亦不容易察覺。(圖/瑞風能源)

瑞風能源26日邀請枋山鄉參訪雲林崙背風場,當場在風機下方用儀器測量音量分貝,詳細解說新型的風電機運作聲量極小,實地感受亦不容易察覺。(圖/瑞風能源)

另外瑞風能源也將26日參訪的民眾感想剪輯成影片在會場播放,其中楓港社區發展協會的洪先生受訪表示,原本他聽地方耳語說風力發電機會影響農作和蒼蠅授粉,讓農民造成損失,但實際到現場除了看到農田作物依然和風力發電機共存,田間相當多的蒼蠅和蜻蜓等昆蟲飛舞,可以感受到生態維持得很好。另外一位楊女士甚至表示在現場感受的風聲比楓港的風聲還小,沒有察覺風機運轉帶來影響。

瑞風能源團隊在不同距離重覆測量風力發電機的音量與影響,測得數據皆在64至67分貝之間,幾乎與現場自然風聲的音量相仿。(圖/台灣綠電應用協會)

瑞風能源團隊在不同距離重覆測量風力發電機的音量與影響,測得數據皆在64至67分貝之間,幾乎與現場自然風聲的音量相仿。(圖/台灣綠電應用協會)

瑞風能源執行長許嫺音表示,瑞風能源10月多次舉辦參訪活動協助民眾了解風電運作真實面,已經漸獲地方民眾理解,甚至有不少過去連署反對的民眾已公開表態支持。對於部份民眾北上企圖藉由陳情,以少數人意見刻意混淆、誤導視聽,本公司深表遺憾。瑞風能源致力於與環境共好,與社區共榮,如有少部份民眾以非理性的做法將風力發電妖魔化,瑞風能源會持續致力理性溝通,化解讓民眾放心。

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秘書長許博涵(左前一)強調民眾能親眼看到、親身體驗風力發電與自然環境的共生,不再被謠言誤導。(圖/瑞風能源)

台灣綠電應用協會秘書長許博涵(左前一)強調民眾能親眼看到、親身體驗風力發電與自然環境的共生,不再被謠言誤導。(圖/瑞風能源)

對於座談會中有民眾問到回饋金,瑞風能源強調,本開發案是採民間投資、綠電直售的模式,發電收益將優於傳統售電,預計每年將為地方帶來逾百萬元回饋金,作為社福基金、長照支持或社區建設用途,也期望外界不要放大反對者的看法,忽略地方支持者的聲音,瑞風能源將聆聽社區的需求,進一步帶動相關觀光與就業機會,與社區共榮。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