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500噸廚餘缺口六成進焚化爐 蘇俊賓提醒政院正視長期風險

記者黃駿騏/桃園報導 2025-10-30 14:08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

行政院院會30日討論「非洲豬瘟防疫精進措施及輔導輔助方案」,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出席院會指出,防疫工作不僅要防堵疫情,更需兼顧地方廚餘去化與長期處理量能。

蘇俊賓提出兩項具體建議,一是示警廚餘長期焚化處理將造成設備損傷隱患,應優先考量各種處理設備規劃與建置時間,儘早佈局。二是未來若廚餘養豬有條件解禁,在解禁之前應建立完善的科技監測與防疫流程,以確保政策兼顧安全與可行。

蘇俊賓以桃園的經驗為例指出,2002-2023年桃園焚化廠曾因垃圾進廠品質與熱值不佳導致爐體損壞,甚至發生兩個月內停爐多次,後續停爐整改半年才恢復正常。他說明,即便廚餘經過瀝水處理仍含高鹽分,不適合進焚化爐,長期恐造成爐體損壞與增高戴奧辛排放風險,影響設備穩定運作。

根據環境部資料,目前全台約有1,324噸廚餘用於餵豬,全面停用廚餘養豬後,扣除各項既有處理設施量能還有約495噸的處理缺口。現階段多以緊急調度方式處理,約六成進焚化爐、四成掩埋。

蘇俊賓指出,這樣的應變方式或許可撐數日,但若時間拉長,甚至超過一個月,各縣市特別是爐體老舊者,恐將出現潛在風險。蘇俊賓表示,現在的做法是把風險移轉到未來。中央應該妥善調度,避免個別焚化爐負擔過重。

蘇俊賓建議,廚餘去化短期應強化高溫蒸煮規範,建立科技化把關流程作為主要防線,中長期則須審慎規劃堆肥與生質能設施,避免長期依賴焚化爐。

在廚餘養豬有條件解禁部分,蘇俊賓表示,現有的做法高度仰賴養豬業者自律。「即便上傳一張照片也無法證明業者是否落實90度高溫蒸煮一小時」。相關規範讓第一線稽查人員倍感壓力,未來申報和稽查的流程有必要在開放前必須通盤檢討。

未來若採取有條件或逐步開放,除了支持各個地方政府設立集中高溫蒸煮設備,也明確化每個流程,針對低風險、大規模且流程完善的業者,建立清楚的技術與管理標準。尤其是「90度高溫蒸煮一小時」的防疫要求既然是重點,應考量導入科技監測以確保落實執行。

蘇俊賓補充,盤點各種廚餘去化的方案與時程,中期的部分例如集中高溫蒸煮設施,即便土地取得沒問題,恐怕也要一年左右,如果比較大型的快速堆肥場,籌備建置也要一到兩年,再更高規模的生質能處理中心則大約需兩年到五年,這些都需要優先規劃、提前布局,確保轉型過渡平穩。

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有條件的使用廚餘養豬需要考慮廚餘去化與處理條件,大量集中的蒸煮設施在時間與用地上均待克服,短期仍須以焚化掩埋與堆肥為主。終極目標應朝向生質能發展,但過程需要時間與技術配合,中央將與相關單位及業者建立共識,逐步完善制度。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