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崙生態科學園區』即將籌設 民代要求南市府爭取草鴞生存空間

記者莊漢昌/台南報導 2025-10-29 17:28

針對國科會已通過在沙崙瀕危草鴞棲息地設置『沙崙生態科學園區』籌設計畫,卻引發保育團體強烈反彈,擔心扼殺草鴞生存空間,且台南市當前已無工業用地取代該計畫開發,市議員吳禹寰29日要求市府在此開發案中不能沒有聲音,需重視保育團體意見,保住生態核心,在產業發展與生態保育之間取得平衡點創造雙贏。市長黃偉哲強調,市府已從去年9月就開始偵測沙崙草鴞活動,發現草鴞密集現身高鐵附近及西區往南5公里的二仁溪區域。他強調,保育工作認理不認親,也不能一廂情願,雖然保育團體不相信政府,但政府願意相信他們,也願意與他們坐下來就證據對話。

市議員吳禹寰表示,『沙崙生態科學園區』設在沙崙,總面積531公頃,創造3萬5千個就業機會,及2兆2437億元產值,對台南市的經濟發展助益非常大,地方無不引頸期盼,但也憂心會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尤其當地除了草鶚外,也是環頸雉、猛禽類、台灣野兔、白鼻心及蝙蝠等動物的主要棲地,根據學者專家長期在該地的偵測統計,保育類鳥種已高達159種。尤其俗稱貓頭鷹的草鶚,是台灣特有亞種,也是國內瀕臨絕種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全台數量不到500隻,大都集中在台灣西南區域,偏好在淺丘的草生地或農場耕地,也是唯一不在森林棲息的鳥種,牠們的食物是老鼠,因棲地過度開發,加上農藥使用及鼠藥毒害,甚至是鳥網與遊蕩犬的攻擊等傷害,草鶚數量越來越少。

吳禹寰強調,沙崙生態科學園區的開發主導權雖是國科會,但為了搶救沙崙生態,市府不能沒有聲音,必須主動站出來為生態把關,重視保育團體意見,對於國科會提出的當地的生態保育計畫,不能僅是點頭。而保育團體要求政府另外選址,但現今台南市並無合適工業區可容納,所以對保育團體擔心依國科會的綠地規劃,草鶚將來會面臨『路殺』威脅,因此建議廠區的硬體建設,應集中在園區的北側,讓南側靠近二仁溪的地帶完整,才能讓草鶚安全移動與覓食及棲息。

吳禹寰也對近幾個月來,從沙崙到歸仁圓環周邊,經常遭臭味入侵提出質詢。他說,臭味五花八門,有豬屎、雞屎及焚燒動物大體味道,當地居民被迫緊閉門窗,衣服也不敢晾曬外面,睡覺還要戴口罩,已嚴重干擾到生活,臭味並成為居民集體焦慮,尤其熱點之處又偵測不到臭味,或是稽查人員趕到現場,味道已消散,他的服務處電話更是接不完。他問環保局長,這些臭味來自何處?局長許仁澤說,風向若吹南風會有豬屎味,若吹北風則是雞屎味,沙崙周遭的畜牧業總計有52家。

吳禹寰建議市府用AI大數據追查或善用無人機稽查,以擴大巡查範圍並留下科學數據,打造一個異味防制機制,並成立跨局處平台與稽查小組,甚至長遠之計則以離牧為目標。農業局長李芳林說,該區域有14個敏感點,已向中央提報離牧計畫,經費高達7億元。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