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感念榮民在國家安全與建設的無私奉獻,臺北市榮服處今(29)日舉辦「慶祝輔導會成立71週年暨第47屆榮民節大會」,由處長黃信仁主持,並邀榮民楷模、慈善團體、退伍軍人社團、績優進用榮民企業、輔導會所屬投資事業、績優社區服務組長、榮欣志工代表百餘人齊聚一堂,並於會後參觀榮民文物館,共同慶賀這個屬於榮民的榮耀時刻。
活動現場氣氛溫馨隆重,除祝賀余雲烈、鄧水龍、曾坤來及梁賢文等4位榮民當選年度榮民楷模外,並表揚績優人員韓嵩等5位社區服務組長,以及時清勤等5位榮欣志工;同時頒發公益團體中華熱心發展協會及績優進用榮民企業德彙資訊等6家企業公司,資助改善榮民生活與提供就業機會,成為社會善的典範。

今年活動與以往辦理方式有所不同,藉由播放臺北市榮服處製作的兩部專題影片—《歷史走過來的榮民》、《臺北市榮服處的每一天》,及國防部軍聞社製播的《泰北忠魂—迎靈入祀特輯》,表達對榮民最崇高的敬意!
其中《歷史走過來的榮民》是部由榮服處收錄榮民歷史照片所精心製作的影片,區分「對日抗戰」、「國共內戰」、「保衛臺灣」到「建設臺灣」等4個階段,回顧與感念榮民前輩們在風雨飄搖的年代,用自己的青春歲月,捍衛國家及建設寶島臺灣;
此外,《臺北市榮服處的每一天》則帶領大家瞭解榮服處服務照顧的全方位服務,彰顯政府對榮民群體的持續關懷與用心,溫馨感人;《泰北忠魂—迎靈入祀特輯》則紀錄民國38年雲南反共救國軍異域奮戰忠烈事蹟,其忠魂終能入祀忠烈祠的紀錄片,並代表著國家對渠等永恆的追思與崇敬。

另近日名作家張曼娟女士在社群上發表「我的爸爸是榮民」,名媒體人陳文茜女士亦以「我的爸爸不是榮民」回應。兩篇短文分別以不同的視角,細膩描繪第一代榮民的堅毅、奉獻與孤獨,深刻呈現那一代人為家國犧牲的情懷與時代印記。由主持人娓娓道來,字字真摯動人,觸動現場每一位來賓的心。
黃信仁處長強調,榮民是國家的鋼鐵脊樑,也是溫暖社會的力量,他們以鋼鐵般的意志守護家園,以柔軟的心懷照亮社會,我們可以說,沒有榮民前輩就沒有今天的中華民國。並指臺北市榮服處將持續秉持輔導會「榮民在哪裡、服務到哪裡」的宗旨,深化服務、延伸關懷,讓榮民眷都能感受到社會的尊敬與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