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執法結合公私協力,長庚商圈環境煥然一新。
桃園市環保局自114年7月1日啟動「市容環境清潔精進專案」,從法令加嚴、科技執法、跨域合作、公私協力與考核評鑑五大面向著手,首波鎖定商圈、車站等人潮密集區域。專案結合縮時攝影監控、志工巡查、社區通報與企業協力,共同改善市容,目標打造「乾淨宜居」的新桃園。
環保局表示,自啟用AI環境衛生辨識系統後,透過AI智能辨識與攝影機的架設,統計114年1至9月期間,科技執法就已告發946件共裁罰近113萬元。龜山長庚商圈,因該區人潮龐大,環境維護壓力極高。故環保局導入「科技執法+社區共治」雙軌機制,7月起於商圈設置2台縮時攝影機,查獲亂丟菸蒂案件14件,並有效遏止亂丟垃圾情形。同時,透過「髒亂點通報系統」與社區連線,當里長或是環保志工發現有髒亂處時,利用系統即時通報在地清潔隊派員處理環境問題,讓髒亂不再拖延。
科技執法結合公私協力,長庚商圈環境煥然一新。
此次專案也展現公私協力成果,除了清潔隊日常清潔人力投入市容清潔外,也透過里長號召在地居民與店家參與「環境清掃日」,結合台灣美光晶圓公司的人力支援,每月安排超過50人次投入重點熱區清掃,涵蓋清掃、除草、垃圾分類與資源回收,讓市容改善「看得見」。當地文化里黃明助里長也表示,目前商圈環境整潔已逐步改善,讓里民都相當有感。
環保局指出,桃園市各里環保志工隊是維護市容整潔的強大後盾,目前全市環保志工已突破3.7萬人,去年出勤次數超過80萬人次,協助清理超過515公噸垃圾與資源物回收。環保局表示,志工力量是桃園環境維護的核心,讓「市民就是市容守護者」成為具體行動。後續,環保局將與警察局、衛生局持續合作,針對「路霸」及「禁菸區違規」加強取締。環保局也提醒,依《廢棄物清理法》,隨意丟棄垃圾最高可罰6,000元,今年已有多件告發案例,籲請市民切勿以身試法。
環保局強調「市容環境清潔精進專案」不是短期行動,而是長期機制。透過科技、法規、社區、企業與志工五力合一,桃園市正穩步朝向「乾淨、舒適、幸福宜居」的永續城市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