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rt2025臺灣永續峰會:從城市4.0到城市淨零」活動30日於台北遠東香格里拉飯店登場,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受邀出席,以「淨零城市的智慧解方」為題演講,並與德國薩克森邦長 Michael Kretschmer及台灣西門子總裁暨執行長張合翕交流。蘇俊賓從桃園人口結構、產業發展、交通建設的趨勢與流動等面向,透過自己全手繪簡報,以圖像敘事方式,清晰呈現桃園邁向淨零城市的挑戰與智慧解方;Michael Kretschmer邦長也分享薩克森邦邁向數位化與去碳化的未來,雙方成功進行了一場城市淨零交流。
蘇俊賓指出,從數據面來看,桃園有235萬人口與1萬2千多家工廠,工業產值超過4兆元,是全台最高,每日通勤人口達320萬,其中43萬人北上雙北、7萬人南往新竹縣市,顯示桃園境內的高度流動性,而這樣的通勤流量也帶來城市交通挑戰。桃園同時是六都中最年輕的城市,中壢與桃園更分居全台人口第二、第三大區,在這樣的人口集中的超級核心區,我們必須要從實際的數據來探討如何解決產業策略、交通量能、生活壓力與環境負荷等四大課題。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透過自己全手繪簡報,以圖像敘事方式,清晰呈現桃園邁向淨零城市的挑戰與智慧解方。
蘇俊賓進一步說明,過去18年間桃園就業人口成長40%,高於人口成長的23%,顯示移入人口與產業需求緊密相扣;建築樓地板面積的成長速度甚至超越人口成長率,顯示桃園已成為移居與投資的重點城市。面對發展壓力,城市不僅要追求經濟產值,更要思考如何兼顧環境與生活品質。
在全場許多德國企業家、薩克森邦長 Michael Kretschmer以及經濟、勞工、能源與氣候行動部長Dirk Panter等城市代表之前,蘇俊賓也細膩地運用德國熟悉的文化符號,以當年在薩克森邦首府萊比錫手繪的「浮士德與魔鬼」雕像為例子,來說明城市治理的哲學。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透過自己全手繪簡報,以圖像敘事方式,清晰呈現桃園邁向淨零城市的挑戰與智慧解方。
當年,歌德在萊比錫寫下經典的歌劇,浮士德為了追求永恆的知識,不惜用靈魂來與魔鬼進行交易,追求的是無止境的科技與探索,這個故事其實影響了很多西方國家百年來的治理哲學,蘇俊賓提醒,城市除了追求持續發展而一味的以技術創造更多的工商產值與都市建設,同樣也必須仰賴科技,在發展與環境治理下,找到最好的平衡點。
對此,蘇俊賓也提出桃園的四大策略:一是依循國土計劃思維下的集約發展,與鄉村、新鎮生活圈整合;二是都市計畫下的重大交通建設契機,整合台鐵地下化軌道建設建構車站新生活圈,並逐步轉型路廊周邊的工業區,適度提高公園綠地比例,結合埤圳創造生態跳島。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透過自己全手繪簡報,以圖像敘事方式,清晰呈現桃園邁向淨零城市的挑戰與智慧解方。
第三個策略,蘇俊賓指出是利用桃園的3000口埤塘與水圳,透過都市微氣候與風向調查,與都市計畫及建築設計結合,創造出桃園獨有、具降溫效果的城市風廊。最後則是,導入智慧科技運用,包含透過AI判煙技術、廣佈空氣盒子,即時監控各項污染源並採行應變措施,已經有效減少桃園地區的懸浮微粒濃度。
而善用智慧交通控制系統部分,蘇俊賓也舉例桃園的救護一路通計劃,從急救任務派遣、救護車GPS介接至交控中心的緊密合作,從去年1月到現在已經成功進行號誌變換4195次、紅燈截斷1861次、綠燈延長1671次,救護車平均通行時間從2分40秒減少了1分32秒,變成只要1分8秒即抵達醫院,這不僅是交通時間縮短,同時也是增加急救時間,而醫院端的OHCA急救成功也提高9%,落實「科技等於生態,也等於人命」的價值理念。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透過自己全手繪簡報,以圖像敘事方式,清晰呈現桃園邁向淨零城市的挑戰與智慧解方。
蘇俊賓最後以自己手繪的萊比錫車站和中壢車站做結尾,中壢車站的變遷正是桃園發展的縮影。桃園承載了超過原本城市設計的容量,甚至中壢車站因為超負荷使用,像是「霍爾的移動城堡」般,不得已的被迫一直加蓋,也曾被說是全台最醜的車站。
車站的角色可以說是城市發展的縮影,歐洲最大的車站,萊比錫車站,早早定義了工業大城裡面的格局,正在進行鐵路地下化的桃園,未來即將有中路、桃園醫院、中原等車站,縫合的都市,是未來桃園轉型再進化的重要契機,他期待未來桃園邁向淨零城市發展中,不光只是「加法」,也必須適度導入「減法」的智慧解方。交替運用讓桃園的樣貌未來可以不一樣,將透過更多智慧解方,讓桃園走向真正的淨零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