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攜手10所高中建立共學網絡 啟動「新竹學」跨校探究課程

記者季大仁/新竹報導 2025-09-30 15:00

清華大學30日與新竹10所高中共同啟動「新竹學」探究與實作課程,課程涵蓋塹城學、竹科學、流域學、客庄學、原民學、移民學六大主題,帶學生走入在地場域,培養跨域探究與行動力。參與學校包括六家高中、竹東高中、竹科實中、香山高中、建功高中、湖口高中、新竹女中、陽明交大附中、曙光女中、關西高中。

教育部國教署專門委員易秀枝表示,「新竹學」計畫實踐了十二年國教探究與實作的精神。高中階段是學生培養跨域思考與探索自我的關鍵時期,藉由大學資源帶動高中師生深入在地場域,不僅能拓展視野,也能縮短城鄉差距。國教署肯定清華攜手高中與企業的合作,期盼這樣的模式能為全國教育創新與永續人才培育帶來示範效果。

清華大學與新竹10所高中共同啟動「新竹學」探究與實作課程,校內外貴賓齊聚見證。

清華大學與新竹10所高中共同啟動「新竹學」探究與實作課程,校內外貴賓齊聚見證。

清華大學副校長呂平江表示,感謝教育部國教署支持,讓清華能攜手10所高中與園區企業,開啟跨校、跨域的台灣教育新模式。他指出,清華以區域永續發展平台為目標,透過這項計畫串聯縣市政府、地方團隊、園區企業、學校教育與大學研究等六大支柱。

呂平江強調,「新竹學」不只是課程,更是清華把大學社會責任與永續理念往下扎根的重要行動,並期盼透過這樣的跨域合作,能為新竹城鄉永續發展奠定基礎,開創教育新典範。

計畫主持人、清華大學永韌中心執行副主任李天健表示,新竹產業快速轉型,也加劇了城鄉落差。「我們希望學生超越書本,理解家鄉的歷史與眼前課題,從探究到實作,培養分析與行動能力。」他補充,此計畫預計培育60位高中生,期待他們成為推動永續的力量。

面對AI時代衝擊,新竹多所高中社會組班級數近年縮減,人文社會領域人才發展面臨挑戰。李天健認為,這不是單一學校能解決的問題。透過這類型計畫的跨校合作,讓更多學生看見人文社會的學習與發展可能,並期待能逐步向下延伸至國中小。

課程設計採「做中學」模式。11月先以六大主題營隊啟動,協助新生探索興趣,12月依表現與志願確認進入正式課程的名單。錄取學生自高一下至高二下,連續3學期修讀主題課程,3人一組進行專題探究,每學期發表成果,逐步把知識轉為行動。內容則以新竹百年產業與文化變遷為主軸,從晚清茶葉、樟腦的世界工廠,到今日的半導體科技重鎮,帶學生認識地方脈絡與當代挑戰。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