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片產業再傳震撼彈!NVIDIA宣布以每股23.28美元,斥資50億美元入股Intel,持股比例估計約5%。同時,雙方還揭露一項重磅合作計畫——未來將在資料中心與PC領域展開多世代產品合作,從伺服器CPU到AI PC晶片,都可能出現「NVIDIA+Intel」的聯合身影。消息一出,市場隨即熱議,這不僅牽動美國晶片競局,更可能影響台灣供應鏈布局。
NVIDIA與Intel將共同開發面向資料中心的客製化x86 CPU,並採用NVIDIA自家NVLink架構,讓伺服器能直接串接NVIDIA的AI平台,提升大規模運算效能。換句話說,NVIDIA將不再只提供GPU,而是和Intel合作打造「GPU+CPU」的最佳化方案,進一步鞏固其在AI伺服器領域的霸主地位。在PC市場方面,Intel將推出整合NVIDIA RTX GPU小晶片的x86 SoC,等於把AI運算能力直接帶進筆電與桌機,為AI PC的落地再添一把火。
對於市場來說,這樣的結盟對AMD與ARM陣營恐怕不是好消息。AMD過去憑藉Epyc伺服器CPU與Radeon GPU,在資料中心與PC市場步步進逼,但如今NVIDIA選擇與Intel綁在一起,等於強化了x86陣營的競爭力。而ARM陣營近年靠著雲端服務商(CSP)自研處理器逐漸崛起,但若「x86+NVIDIA GPU」的組合拳能提高效能與開發效率,ARM CPU的市佔擴張恐怕會放慢。台股方面,聯發科(ARM PC SoC)和譜瑞-KY(USB Retimer供應AMD/ARM PC),短期內都可能面臨需求不如預期的風險。
投資人最關心的還是:這是否會動搖台積電的地位?答案是影響有限。雖然Intel喊出將用18A/14A製程爭取代工信任,但NVIDIA的高階AI GPU目前仍深度仰賴台積電,不僅先進製程訂單不會轉單,連先進封裝技術(CoWoS、SoIC)也只有台積電能大規模穩定量產。法人普遍認為,在2027年前,NVIDIA不太可能把旗艦GPU轉到Intel投片。換言之,台積電在先進製程與封裝領域的地位仍然穩固。
總結來說,NVIDIA砸50億美元入股Intel,不只是投資,更是雙方在AI時代的戰略結盟。短期內,AMD與ARM陣營壓力加大;台積電雖受關注,但在先進製程與封裝的領先優勢穩固。長期來看,若AI PC順利爆發,台灣供應鏈反而將迎來新一波成長契機。
▲英特爾 INTC日K線圖(圖片來源: CMoney)
▲台積電 TSM日K線圖(圖片來源: C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