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遭中國反壟斷調查 市場該如何看待?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09-15 17:30

中國市場監管總局(SAMR)宣布,對輝達(NVIDIA)展開進一步的反壟斷調查,原因是懷疑其未遵守在收購Mellanox(邁絡思)所承諾的附加條件。消息一出,不僅引起市場震動,也讓投資人開始擔心這會不會對英偉達的營運和股價造成重大衝擊。

回顧背景,英偉達在2019年收購Mellanox時,中國監管單位雖然批准,但附帶了條件,例如必須維持網路產品的公平互通,不能以綁售或排他性條款限制客戶選擇。然而,隨著英偉達近年將產品逐漸整合成「一條龍」方案——從 GPU、網路晶片到軟體平台,這樣的高度封閉策略被認為可能壓縮競爭空間,因此才引來新一波調查。

對投資人來說,最直接的疑慮是:會不會有罰款?會不會要求英偉達開放技術或削弱其整合優勢?依據中國反壟斷法,最嚴重可能是裁罰營收的一成,甚至要求剝離部分資產。但從過往案例看,最常見的是加強行為規範,例如必須擴大技術授權、允許第三方產品相容等。若真如此,雖然會降低英偉達在中國市場的綁定能力,但不至於重傷全球營運。

這對英偉達的基本面到底有多大影響?首先,中國市場對英偉達的資料中心營收仍具一定份量,特別是在網路與高速互連產品上。如果被迫開放協定或鬆綁綁售策略,短期內毛利率可能受到壓力。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AI伺服器需求正持續火熱,微軟、Google、亞馬遜等超大雲端客戶都依賴英偉達的全套解決方案,整體成長趨勢依舊向上。換言之,調查或許會帶來干擾,但並不會改變英偉達在全球AI基礎設施中的龍頭地位。

投資人要注意的是,市場情緒可能在短期內放大影響。當監管風險消息出現時,股價往往會先跌反應,哪怕基本面沒有明顯轉弱。因此,短線追高恐怕風險大於報酬。但若未來調查結果只是「罰款+合規」的輕度處分,則可能成為逢低布局的機會。

這次事件對整體產業鏈也有啟示。如果中國要求更高的互通性,將有利於乙太網路晶片、伺服器ODM(如廣達、緯穎)、電源散熱等供應商,因為英偉達的「一條龍」綁定效應被削弱,其他廠商切入的空間會相對擴大。投資人若擔心英偉達受限,也可以思考分散配置到這些間接受惠的族群。

輝 達   N V D A 日 K 線 圖 ( 圖 片 來 源 :   C M o n e y ) 

▲輝達 NVDA日K線圖(圖片來源: CMoney)

【延伸閱讀】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