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桃園電影節於9月4日圓滿落幕,今年參與人次與票房皆創新高,徵件作品多達260部,涵蓋跨國題材與國際合作。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日前參與開幕式時表示,電影人用盡一生的努力,將不同場域、不同價值觀和不同世代的故事說給大家聽。這個世界的人們如果對彼此多一些理解和包容,少不了一百多年來電影人的貢獻。他也以選映影片「里斯本丸沉沒」為例,談及導演方勵的拍攝心路歷程,並親手繪製「里斯本丸」圖像致敬。
蘇俊賓日前在臉書發文分享觀影的深刻感觸。他提到,如果沒有桃園電影節,我不會知道這一段故事。1942年秋天,日軍運輸船「里斯本丸」載運1816名盟軍戰俘自香港前往日本,卻因未懸掛戰俘標誌,在舟山東極島海域遭美軍潛艇擊沉。日軍棄船時釘死艙門並射殺逃生戰俘,最終造成828人罹難。
導演方勵在影展上談到創作動機時說,「我想把這段歷史『搶救』下來」。他回憶在拍攝現場,「我們準備撤離時正是黃昏,海上很安靜,我突然想到腳下30多米的地方,有828個遠離故土的年輕生命被埋葬,幾乎被全世界遺忘了」。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出席桃園電影節。
蘇俊賓指出,導演不惜成本拍攝,並盡力訪問日方與美方後人,以人性視角呈現歷史。美軍潛艇機械師加菲爾德在得知誤擊戰俘後,因愧疚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並在多年後飛往英國向倖存者痛哭致歉。而「里斯本丸」船長經田茂的後人,直到閱讀庭審紀錄,才得知父親曾拒絕封倉,甚至一度想與戰俘共沉。
電影亦揭開一段跨國愛情故事——英國士兵約翰·韋弗與中國女子梁秀金因戰爭而分離,最終後人在電影上映後透過媒體連繫上,不同國家,不同立場的人,在戰爭之下,被導演還原了大家看不到的一面,也還原了人性。方勵導演最後也下了註解:「所有人都是戰爭的犧牲品」。
蘇俊賓親手繪製了「里斯本丸號」的圖像,作為記錄與反思的一部分,也致敬所有窮盡一生,讓世人看到不同視角與價值的電影人。
蘇俊賓表示,這也是桃園電影節努力追求的目標,「桃園電影節收集了很多好電影,籌辦單位充滿企圖心,想讓國際上的深度、廣度和桃園這個多元城市對話,還原這個城市原本有的性格」。
蘇俊賓提到,學生單元「光影初相遇」首次邀請新加坡及日本學生參與、「小城故事」客語版也在影展中首度公開放映,以紀念導演李行逝世四週年與歌壇巨星鄧麗君逝世三十週年,還有陪伴臺灣電影走過起伏的教父級人物-焦雄屏以及許多國內外知名影星、導演如李㼈、安景鴻等均帶來一部部精采好片。
蘇俊賓文末也感性地說,桃園電影節走過12年,剛好是一個完整的週期。今年的參與人次及票房表現亮眼,絕對要給文化局和主辦的團隊一個掌聲,期待桃園電影節一年比一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