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智大學USR-HUB國際人道救援計畫今夏再度邁出跨國服務的重要一步。由計畫總召尤淨纓教授領隊,結合國內外公益團體與企業資源,共組「2025巴瑤族公益之旅」,帶領15位學生與5位不同專業領域師資,於暑假期間前往馬來西亞沙巴州海域展開人道關懷行動。團隊以「關懷、教育、永續」為核心,透過實地服務、物資捐贈與文化交流,改善偏遠海上社群的生活條件,同時培養年輕學子具備國際視野與社會責任感。
巴瑤族素有「海上遊牧民族」之稱,分布於馬來西亞、菲律賓與印尼一帶,以捕魚與小型貿易維生,多數居住在高腳屋或小船上。因地理位置偏遠且缺乏正式國籍與法律保障,居民長期面臨醫療不足、教育資源貧乏與基礎建設落後等困境,兒童受教權更受到嚴重限制。元智大學自2025年起推動「巴瑤族公益之旅」,希望透過跨國合作與持續關懷,為這些弱勢社群帶來實質改變。
活動中安排兒童課程,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與自信心
尤淨纓表示,此次公益之旅結合教育部高教深耕USR-HUB計畫,已逐步建立跨國合作網絡與在地信任。今年計畫特別聚焦教育、醫療與環境三大面向,並結合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期望將短期援助轉化為長期影響。
此次行動獲得多方企業與組織支持。其中,宙本科技捐贈淨水設備,改善居民飲用水品質,降低因水源污染引發的疾病風險;九乘九文具則提供多批學習用品,讓孩子們在簡陋的教室裡也能擁有完整的書寫與繪畫工具。耀動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也在活動當中提供了機票住宿等相關協助服務。馬來西亞潛鯨社、全球永續經濟戰略管理學院、SABL晴天聯盟籃球公益邀請賽、TOPTIER璿光國際教育與Asia SDG Action Education,共同協助運送大米、罐頭、毛巾與生活用品,確保物資能及時送達島上居民手中。
活動中安排兒童課程,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與自信心
尤淨纓說,除了物資支援,志工團隊亦著重於教育推廣與衛教宣導,舉辦健康課程,指導正確飲水方式、垃圾分類與防疫觀念;同時安排兒童課程,包括繪畫、音樂與手作,激發孩子的創造力與自信心。團隊更與當地居民深度交流,記錄他們的生活故事與海洋智慧,期望促進跨文化的理解與尊重。
資訊傳播系三年級曾煦安負責攝影,他說,透過鏡頭看見巴瑤族人雖物資缺乏,仍以樂觀心態努力生活,讓他深受啟發。管理學院英語專班林品岑認為,跨文化交流須以「彈性」與「耐心」建立互信;林宸旭則體會到志工服務不只是付出,更是與在地共同成長,並期望未來持續投入永續發展。財經系三年級黃鈺秦則分享,帶孩子們繪畫與捏黏土雖語言不通,但透過色彩與創作拉近距離,感受到孩子們單純的熱情與創意。
元智大學師生深入馬來西亞巴瑤族展開人道關懷行動
尤淨纓補充,學生在行前接受跨文化溝通、人道救援與永續發展等訓練,學習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境中解決問題,並培養團隊合作與領導力。返台後,師生將舉辦成果分享會與反思工作坊,將第一手經驗轉化為教學與研究資源,吸引更多人關注弱勢群體處境。她強調,公益行動的成功不僅取決於資源投入,更仰賴尊重與傾聽在地聲音,唯有如此,援助才能真正落實,帶來持久正面影響。
元智大學指出,未來將持續推動跨國公益合作,結合教育、研究與實務,培養具備國際關懷與專業能力的人才。學校也期待有更多企業與民間團體參與,讓巴瑤族以及更多需要幫助的社群在生活與未來上,擁有更多希望與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