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有注意到近期的台股題材,軍工族群幾乎成了盤面最吸睛的焦點。這不只是因為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而是因為「政策支持+需求成長」的雙重力量正在推動軍工產業走向長線發展。
政策面已經明確。行政院拍板將國防預算採「北約模式」計算,也就是以GDP的一定比例為基準,確保國防支出不會縮水。2026年國防預算預計編列近兆元,創新高佔GDP3.32%。對軍工股來說,這等於有了最堅實的靠山。
再來是需求面。隨著不對稱作戰理念確立,台灣必須在飛彈、無人機、電子戰系統上快速補強,代表國內相關供應鏈的機會越來越多。不只是國防部的標案,美國新創軍工巨頭Anduril也傳出計畫在台灣設立無人機分部,把國際訂單和技術鏈直接帶進來。這意味著,台灣軍工廠商有機會躍上國際舞台。
在台灣,軍工概念股其實遍布多個領域:
造船防務:龍德造船,具備軍艦、巡防艦造艦能量,為台灣少數具備完整軍艦建造能力的廠商。台船是台灣最大造修船廠,無人船技術領先,推出的無人船結合AI、5G與物聯網技術,可自主航行、遠端操控
光學與監控:佳凌,專注軍用光學鏡頭,應用於無人機、監控設備。中光電則在光學感測、軍用光電模組上持續發展。
零組件與結構件:寶一、晟田,供應無人機或飛彈結構零件。
射頻與電子戰:全訊,專攻高頻功率放大器,已完成國防部多項認證。
無人機平台:雷虎,直接參與無人機研發與系統整合。
軍規電腦:神基,提供加固型筆電與通訊設備,隨軍事數位化需求成長。
材料與複材:上緯投控,具備將複材應用延伸到無人機機身與關節模組的潛力。
軍工產業正在成為台灣資本市場的新長線主軸,就像過去的綠能一樣。政策不會突然喊停,需求也是真實存在的。對投資人而言,與其在市場最熱的時候追高,不如把握每次修正的機會,逐步布局真正有認證、有訂單、有毛利率改善的「核心軍工股」。這樣的操作方式,才有機會在長線趨勢中穩穩坐享成長紅利。
▲台船 2208日K線圖(圖片來源:C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