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營林所臺中出張所宿泊所。
市定古蹟「營林所臺中出張所宿泊所」歷經3年規劃、修復及策展,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中分署於今(29)日熱鬧舉辦開幕活動,邀請臺中市政府、國有財產署、立委、議員及在地居民共同參與,見證這座具有近百年歷史的古蹟修復啟用。透過空間活化再利用,以八仙山林業發展為主軸策展,結合光影、實物及日常,帶領民眾沉浸式體驗跨時空的林業文化之旅。
營林所臺中出張所宿泊所開幕合照 。
開幕活動由鼓創藝術「暘太鼓」以震撼鼓聲揭開序幕,鼓動新生,寓意宿泊所歷經修復後煥發嶄新能量。最具巧思的儀式設計是以「八仙山森林鐵路」車票剪票,象徵宿泊所正式啟程,重新開啟林業歷史與文化的新旅程。現場亦邀請逢甲大學、臺北科技大學木創中心及陶藝工作室展示周邊歷史老照片、國產材利用與土肉桂陶藝的創意作品,讓參與者在觀展中同時感受文化、自然與工藝設計的交融。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張弘毅分署長致詞。
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致詞時表示,宿泊所啟建於日治時期(1927年),至今已近百年,過去曾是林業人員往返八仙山林場與豐原地區出差時的重要據點,是林業文化發展歷程中不可或缺的見證者。台中分署自111年起啟動修復工程以來,秉持「修舊如舊」的精神,盡可能保存原有構件與珍貴的臺灣檜木舊材,讓宿泊所的歷史紋理得以延續,建築風貌再次重現當年的樣貌。
貴賓參觀源起.宿泊展覽。
林華慶強調,宿泊所的修復與再利用,不僅是文化資產保存的成果,更是一個新起點,期盼宿泊所能夠串聯臺中地區的文化旅遊資源與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的生態旅遊軸帶,成為大眾認識林業歷史、體驗文化生活的新亮點。
營林所臺中出張所宿泊所內部。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分署長張弘毅指出,為了讓民眾深入認識宿泊所,該分署於113年委託逢甲大學余風副教授進行歷史調查、訪談及森林鐵路遺跡現勘,蒐集宿泊所與八仙山林場發展的脈絡與故事,作為規劃《源起・宿泊》為主題策展的素材,透過宿泊所現有日式建築風格的空間,以動態光影呈現八仙山林場的場景,帶領民眾彷彿回到當時的林業現場,深刻感受林業歷史的獨特魅力。
營林所臺中出張所宿泊所二樓敷座。
宿泊所首展以《源起・宿泊》為主題,透過多元展區細訴宿泊所的歷史背景、人文底蘊及其與八仙山林業發展的深刻關聯。「八仙山林業的光影歲月」以獨特的動態光影手法,重現過去八仙山林場發展的場景與氛圍;「逸仙莊產業記憶」則介紹木材自八仙山運至豐原貯木場後,帶動當地漆器相關產業的興盛;「詩人陳千武與逸仙莊之文學記憶」呈現曾任職於八仙山林場的詩人陳千武,於逸仙莊宿舍成立【笠詩社】的經過,對臺灣文學本土化有著深遠影響;「宿泊所建築特色及未來發展」則展出修復過程中保存下來的舊建材,並預告宿泊所未來發展方向,並透過修復紀錄影片,將古蹟重生的歷程完整保存,讓未來世代能夠親見宿泊所修復的努力與成果。
源起.宿泊展覽-林場伐木工具。
另外,宿泊所內亦規劃專區作為「山林製造」品牌賣店,提供多樣特色商品,包含臺灣原生植物盆栽、土肉桂茶以及二葉松國產材等文創品,並特別開發推出宿泊所開幕限定商品--土肉桂氣泡水與土肉桂按摩油,豐富的選品讓民眾在參觀古蹟之餘,也能帶回象徵自然與林業文化的獨特紀念。
林業保育署臺中分署表示,宿泊所開放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上午10時至下午4時,導覽服務採網路預約制場次,分為上午10時30分及下午2時30分兩場,每場限額20人,民眾可透過「台灣山林悠遊網」(https://recreation.forest.gov.tw/)事先報名。8月29日起至9月21日止每周末推出《森居記》假日系列活動,歡迎民眾踴躍報名https://sites.google.com/icefish.space/hassen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