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補助到入股:半導體進入『國家隊收割』時代!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08-20 10:00

美國政府可能要變成晶片公司的股東!這不是玩笑,而是最新的政策風向。

美國近年推動《CHIPS與科學法案》,準備花超過500億美元補助晶片製造商,把晶片產能拉回美國,以確保供應鏈安全。原本大家以為這些補助就是「政府撒錢、企業建廠」,但現在傳出,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正在考慮用「補助換股權」的方式,也就是:政府給錢幫你建廠,但同時要拿到公司股份。

目前已知的對象包括:英特爾、美光、台積電和三星,這些都是CHIPS法案最大的受惠者。之前傳出,政府甚至和英特爾談到要拿10%的股權。如果政策真的落實,美國不只是在補貼,還會直接成為股東,未來享有分紅或資本利得。

這代表什麼?一方面,美國政府能更直接確保晶片廠真的在美國生產,不會隨便關廠或外移;另一方面,也能讓納稅人感覺不是單純撒錢,而是「投資」,未來有機會賺回來。

對晶片大廠來說,這是一把雙面刃。

好處是:

政府入股,等於資本成本更低,蓋廠壓力小一些。

政策配套會更快,像是電力、用地、稅務優惠,甚至國防合約都有可能優先給你。

壞處是:

公司營運會多一些「政治干預」,例如關廠要經過政府同意,甚至供貨優先順序也可能被要求調整。

對台積電、三星這種跨國企業來說,若美國要求先進製程優先放在美國,勢必會和台灣、韓國本土利益產生矛盾。

根本原因是國家安全。AI、軍事、雲端伺服器都需要最先進的晶片,美國不希望這些核心技術完全依賴海外產能。把晶片廠留在美國,還要掌握更多控制權,才是長遠目標。美國把CHIPS法案從「補助」變成「投資」,是一個史無前例的舉動。這將決定未來全球晶片供應鏈的格局,也會讓Intel、台積電、三星、美光等龍頭廠商面臨新挑戰。

台 積 電 日 K 線 圖 ( 圖 片 來 源 : C M o n e y ) 

▲台積電日K線圖(圖片來源:CMoney)

【延伸閱讀】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