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半導體產業裡,先進製程就像金字塔最頂端的寶座,誰能搶先量產,誰就能掌握全球最關鍵的客戶與利潤。現在,台積電和三星正展開一場「2 奈米晶圓」的大對決。
台積電宣布,未來 2 奈米晶圓的價格一片要3萬美元,比現有的3奈米貴上 50–66%。這麼高的定價,目的不是嚇跑客戶,而是要「挑客人」。像是蘋果、NVIDIA、AMD 這些對效能和穩定性要求最高的公司,寧可花大錢也要確保有貨。
為什麼大家搶著要 2 奈米?因為它的效能能提升 10–15%,功耗還能降低 20–30%。這對 AI 伺服器、旗艦手機、雲端運算來說,等於能省電、跑得更快,是市場上最有吸引力的晶片。
台積電的產能規劃也很清楚:一開始每月大約 3 萬片,2026 年擴充到 6 萬片。更重要的是,良率(成功率)已經達到 60%,而 SRAM(記憶體)更高達 90%,代表量產不太會有大問題。
相較之下,三星的良率目前僅約 40%,比台積電落後,但它選擇另一條路──「打價格戰」。三星願意用更低的價格,加上快速供貨的彈性,來吸引客戶。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 特斯拉。近期,三星成功拿下特斯拉一筆價值 23 兆韓元(約 1,600 億台幣) 的訂單,負責生產特斯拉的下一代 AI 晶片。這不僅是大單,更代表有大公司願意相信三星的實力與成本優勢。
三星的目標很簡單:先用價格搶到訂單,再靠時間慢慢把良率拉上來。如果能成功,未來也可能分食蘋果、Meta 等高端客戶的訂單。
2 奈米大戰不只是技術比拼,更是價格、產能與客戶關係的全面戰爭。台積電靠「高價 + 高品質」鎖定頂尖客戶,三星則用「低價 + 快速」來搶單。誰會笑到最後,還得看未來兩三年誰能同時兼顧技術突破與穩定出貨。不過可以肯定的是,AI 與高效能運算的浪潮,將讓 2 奈米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台積電日K線圖(圖片來源:C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