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堵屈公病 防蚊、防病從清除積水做起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2025-08-18 14:30

衛生福利部桃園療養院因應全球屈公病疫情持續升溫,全面加強防治。依疾管署最新資料顯示,截至目前,全球已累計超過25萬例病例。桃園市今年也已出現4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確診病例,雖尚未有本土傳播,但防疫不可掉以輕心。  

環保局提醒,降雨後一週內巡檢環境,是守住社區健康的重要關鍵。近期颱風及午後雷陣雨頻繁,積水點很快成為病媒蚊溫床。針對民眾關心的傳染途徑,疾管署澄清,屈公病並非人傳人,是透過埃及斑蚊與白線斑蚊叮咬傳播。患者在發病前兩天至發病後五天為可感染期,若此期間遭病媒蚊叮咬,再叮咬其他人,就可能引發傳播鏈。

防堵屈公病!桃療感管室提醒民眾:防蚊、防病,從清除積水做起。(桃療提供-摘自疾管署官網)

防堵屈公病!桃療感管室提醒民眾:防蚊、防病,從清除積水做起。(桃療提供-摘自疾管署官網)

桃療感染管制室護理長洪乙嘉18日表示,屈公病主要症狀包括突發高燒、關節痛、頭痛、肌肉痠痛與皮疹等,部分患者關節痛甚至持續數週至數月,影響日常生活。目前尚無特效藥與國內核准疫苗,治療以支持療法為主,因此防蚊與清除孳生源是最有效的預防策略,以下提出防疫三要點:

一、定期檢查與清除積水容器:包括陽台花盆底盤、桶缸、廢輪胎等。

二、做好個人防護:外出時穿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含DEET或派卡瑞丁的防蚊藥劑,特別是在清晨與黃昏蚊子活躍時段。

三、自主健康監測:若近期曾前往屈公病流行地區,返國後兩週內出現疑似症狀,應立即就醫並主動告知旅遊史。

「防治屈公病需要全民參與,大家一起動起來,才能真正斷絕病媒蚊繁殖鏈。」桃療呼籲,防蚊滅蚊,從家門口開始,落實「巡、倒、清、刷」,一起守護家人與社區健康。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