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華藥上半年EPS達6.3元淨利翻倍 設立BVI子公司強化匯率風險管理

理財周刊/新聞中心 2025-08-18 10:00

♦藥華藥董事長詹青柳。(取自藥華藥官網)

藥華藥受惠旗下治療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新藥Ropeginterferon alfa-2b(簡稱Ropeg, 即P1101)全球銷售持續成長,第二季營收達36.0億元,季增10.60%,年增56.19%,自2023年第二季起已連續九季度創新高。本業獲利11.0億元,年增147.57%;淨利8.3億元,年增22.42%;基本每股盈餘(EPS)達 2.50元。第二季單季營收與獲利同創歷年同期新高,成長曲線穩定上揚。

藥華藥表示,若排除兩項主要的一次性變動影響,即7.4億元的所得稅利益和11.7億元的匯損,第二季本業獲利成長顯著,達11.0億元,年增達147.57%。

藥華藥上半年累計營收達68.6億元,年增73.23%;本業獲利達22.0億元,年增378.31%;淨利達21.0億元,年增107.46%;EPS達6.30元,三大重要財務指標均大幅躍升、創下歷史新高,充分突顯新藥公司業績的爆發力,以及高獲利能力。

藥華藥指出,公司營收與獲利均維持強勁成長,並持續保持高毛利率。以目前趨勢,營收有望持續維持逐季成長。第二季營業費用係因計畫性分別擴編美國銷售團隊65%和日本銷售團隊45%而增加,仍遠低於營收年增幅度,本業獲利強勁放大,第二季單季本業獲利11.0億元,年增近1.5倍;上半年本業獲利22.0億元,較去年同期更大增近4倍,已賺逾半個股本。藥華藥表示,公司將持續加速營運成長曲線,再配合適度控管營運支出,在費用控管得當且銷售能力提升下,預期下半年獲利動能將持續增強。

藥華藥本月5日公布7月單月營收突破13.0億元,月增8.76%、年增48.01%,創單月歷史新高。今年累計至7月營收已達81.6億元,年增68.65%。

完成美日行銷業務團隊擴編「全通路」策略加速推升Ropeg銷售創高

藥華藥第二季在美國與日本兩大核心市場完成計畫性行銷與業務團隊擴編,美國團隊規模較第一季提升65%、日本提升45%。公司持續推進全通路行銷(Omnichannel)策略,這個策略涵蓋電子郵件、簡訊、行動應用程式、社群媒體及即時對話工具,在執行面推行加強全方位溝通渠道的整合,全面提升市場推廣、醫師教育與人員訓練效率,並帶動銷售動能持續攀升。

美國市場第二季營運較第一季成長加速,Ropeg出貨數量持續創新高。今年6月,為讓醫學科學訊息傳遞(Medical messaging)更聚焦、簡潔且具影響力,公司於美國芝加哥舉辦全球醫療(Medical)、行銷(Marketing)與市場准入(Market access)會議(Global 3M meeting),與全球團隊及合作夥伴,如加拿大的FORUS Therapeutics Inc.(簡稱FORUS)和拉丁美洲的Pint-Pharma GmbH(簡稱Pint),統一策略,極為成功。

在行銷策略方面,公司委由第三方專業行銷團隊,強化醫師同儕(peer-to-peer, P2P)間的實務交流,涵蓋疾病認知、治療選項與臨床數據,第二季啟動並會持續舉辦多場P2P會議。已發現會後醫師對 Ropeg 作為PV首選治療選項的認同與信心顯著大幅提升,有助於擴大Ropeg市場滲透率。同時,美國團隊深化病友團體合作並推動病友大使計畫,透過線下的面對面交流、線上的影片與Podcast推廣疾病教育,鼓勵早期使用 Ropeg,建立正向經驗分享循環。

在業務拓展方面,公司導入數位分析(Analytics and Insight group, A&I),加強數據整合與執行力,即時擴大觸及治療PV的醫師族群,提升與醫師互動效率。透過與關鍵意見領袖的策略合作,鞏固臨床信賴基礎,推進治療決策;透過醫師定位分析,聚焦具影響力的醫師,優化銷售效率;同時鎖定醫療專業人員活躍的社群平台精準曝光,持續提升醫師群對治療方案的接受度與銷售效率。

在團隊培訓方面,美國團隊特別編制PEC USA Academy,新進的行銷與銷售人員到位後即接受密集訓練,內容涵蓋產品專業、情境模擬、績效追蹤及數位工具應用,確保團隊具備精準溝通與策略執行能力,為持續拓展國際市場奠定基礎。

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已獲近50國藥證 持續擴大拓展全球市場

在PV適應症方面,Ropeg已獲近50國核准並上市,持續擴大拓展全球市場。藥華藥於第二季取得阿根廷藥證,並送件申請越南、加拿大藥證。今年更預計盡快取得墨西哥藥證,加速擴大全球布局。

因競品Pegasys供貨中斷,加拿大已將其列為最高等級的「第3級缺藥情況」(Tier 3 Drug Shortages),對當地藥品供應與醫療系統造成重大影響。為確保患者獲得即時治療,加拿大衛生部將同屬干擾素類藥品的Ropeg納入「專案核准進口與銷售藥品清單」。在與當地授權經銷商Forus緊密合作下,Ropeg已完成出貨並正式進入加拿大市場,並已挹注營收。藥華藥表示,未來將持續在全球拓展此類銷售機會,貢獻公司營收。

日本團隊於第二季正式申請將Ropeg現行仿單變更為高劑量方案,高劑量Ropeg可有效阻止PV疾病惡化,加速達到目標劑量就代表可以加速達到PV治療的目標,更快展現療效,可望提升出貨量,帶動銷售成長。

韓國團隊今年再次申請Ropeg納入當地健保,有望於今年第三季取得健保藥價,預計使用Ropeg的病人數將大幅成長,造福更多韓國PV病患。

新適應症原發性血小板過多症(ET)目標2026取證 有望成營運第二成長引擎

藥華藥持續推進Ropeg用於新適應症原發性血小板過多症(ET)的全球藥證申請,目標於2026年陸續取得各市場核准,目前已同步積極規劃並啟動投入商業化準備,涵蓋銷售、行銷及市場准入策略布局,屆時有望成為推動營運的第二成長引擎。

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於7月16日正式受理ET藥證申請,NMPA已請公司提供進一步資訊以利審查。美國市場方面,藥華藥已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通知於今年9月召開藥證送件前(Pre-BLA)會議,若推展順利,預計於今年底前完成送件程序。公司也已規畫今年盡快向臺灣、日本提出ET藥證申請。

Ropeg用於ET的全球第三期臨床試驗SURPASS ET研究成果正面,顯示Ropeg組在持久臨床反應率方面明顯優於使用Anagrelide的對照組(42.9% vs. 6.0%;p=0.0001),達到統計上顯著意義。該研究成果於2025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中進行口頭報告,榮獲「Best of ASCO」年度精選論文肯定,並入選歐洲血液學協會(EHA)年會六大頂尖摘要之一,於最高榮譽的主會場(Plenary Session)發表,令醫師們印象極為深刻。兩大國際年會的高度肯定,使SURPASS ET試驗受到全球學術界與骨髓增生性腫瘤(MPN)醫療社群的廣泛關注與積極迴響。

藥華藥亦已向美國國家綜合癌症資訊網(NCCN)提出申請,請求將Ropeg納入NCCN治療指南中針對ET患者的推薦治療選項,預計最快可於今年內納入。NCCN指南為美國保險給付的重要依據,若提前納入,即便尚未獲得FDA核准,仍可能促成特例支付、仿單外(off-label)使用或醫院採購,提升臨床可及性與覆蓋率;並有助於藥證審查加速,正面影響未來在美國ET市場的保險與給付策略,並為國際醫療科技評估(HTA)提供臨床價值的佐證。

董事會通過設立BVI子公司 強化匯率風險管理

藥華藥表示,海外存託憑證(GDR)募資金額中的轉投資資金已依專屬用途使用,美元部位亦已於相對有利匯率下兌換為新台幣。

為進一步強化匯率風險管理並降低避險成本,董事會已通過於英屬維京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 BVI)設立全資子公司。BVI具有免企業所得稅、設立成本低、美元資金流動自由及無外匯管制等優勢。BVI子公司將以美元為功能性貨幣,盈虧亦以美元計算,未來將透過不定期注資該子公司的方式,有效減少新台幣與美元間匯率波動對損益的即時衝擊,進一步提升集團財務穩定性。

美國通過「大而美法案」 藥華藥美國營運預計將受惠稅改利多

美國近期通過的「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 OBBBA)涵蓋減稅、支出分配、戰略產業布局、提高政府債務上限及邊境安全等多項政策,並進一步強化「美國優先」的產業發展策略。其中與台灣企業最相關的,為擴大「美國製造」補助及稅收抵免措施。

藥華藥表示,此次稅改對公司美國子公司營運具有正面影響,包含美國境內研發支出可全數認列為當年度稅務費用抵減課稅所得(原先應於5年內攤銷)、恢復製造用設備與廠房的100%獎勵性折舊攤提,以及提高利息費用認列上限等措施,均有助於降低營運成本、提升資金運用彈性。

公司將與會計師合作,評估美國兩家子公司可適用的稅改範圍並辦理相關稅務申報,以有效節省稅務支出。未來在美國的投資規劃,亦將納入此次稅改方向,以進一步降低稅務負擔並強化在美市場競爭力。

獲利成長與創新研發並進持續擴大研發能量

增加Ropeg新適應症

有關擴展Ropeg新適應症進度,Ropeg用於早前期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re-fibrotic/Early PMF)或低或中度風險1級的明顯原發性骨髓纖維化(Overt PMF at low or intermediate-1 risk according to DIPSS Plus)的全球第三期臨床試驗(HOPE-PMF),首位受試者已於8月8日給藥。

另外,公司也已與全球頂尖的醫療機構及合作夥伴攜手進行研究者自行發起之臨床試驗(IIT),持續擴展Ropeg用於MPN領域外的更多新適應症,包括皮膚性T細胞淋巴瘤(CTCL)、慢性骨髓性白血病(CML)等。

擴展應用PEGylation平台發展新藥 加速進入人體試驗

藥華藥位於波士頓的創新研發中心(PIRC)持續運用公司Pegylation核心技術平台創新研發,結合其他細胞激素發展更多長效型蛋白質藥物,如創新長效型介白素(PEG-IL2, 研發代號P11838)已獲經濟部科專補助,預計2026年申請進入人體臨床試驗(IND),有望成為自體免疫治療的BiC新藥。

發展頂級的研發平台,開發「同類首創」(FiC)與「同類最優」(BiC)新藥

藥華藥近日宣布與生物技術開發中心(DCB)及工業技術研究院(ITRI)達成策略合作,分別向DCB和ITRI取得CD73抑制劑抗體新藥與抗TIGIT免疫檢查點抗體新藥的全球授權。兩項藥物均為臺灣首創,具強化腫瘤免疫治療反應的潛力,不僅可成為公司新一代腫瘤免疫藥物平台的核心,亦能與公司現有產品線形成互補,擴大免疫治療應用版圖。

此舉延續了公司主動布局創新研發的成功經驗,契合公司研發「同類首創」(First-in-Class, FiC)與「同類最優」(Best-in-Class, BiC)藥物、積極發掘策略合作夥伴、持續主動探索創新研發項目以拓展產品線的新藥開發策略。藥華藥將以團隊的專業與研發能量,以嶄新方式推動新模態藥物開發,加速推進上述兩項藥物的應用,打造具國際競爭力的創新腫瘤新藥,並進一步提升台灣在全球生技市場的參與度與影響力。

PIRC也正進行新的抗體偶聯藥物(Antibody Drug Conjugate, ADC)和雙特異性抗體藥物(Bispecific Antibody, BsAb)研發項目,目前均已有候選藥物,積極準備進入臨床試驗。

2025臨床試驗進度列表:

【延伸閱讀】

留言討論區

相關閱讀推薦
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