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過中年的男人聚在一起,話題除了股票、運動以及家庭,偶爾也會冒出一句:「最近晚上又起來好幾次,小便最近尿的好不順暢....。」眾人當然都是笑著點頭,但心裡都有點不安——我們都知道,這就是攝護腺肥大的警訊。
泌尿科顧芳瑜醫師日前接受《理周健康》採訪,提到攝護腺肥大是男性隨年齡增長的自然現象,不必談「腺」色變。關鍵在於,別拖、別忍,透過生活保養加上醫療協助,不只能改善症狀,更能守住男人的行動力與自信心。
攝護腺老化是宿命?!
攝護腺位於膀胱出口,負責製造部分精液。隨著年齡增加,攝護腺逐漸增生,50歲以上的男性有一半會遇到這個問題,80歲時更高達八成。當肥大的攝護腺壓迫尿道,就會出現排尿變慢、滴滴答答、尿不乾淨、頻尿、急尿、夜尿等情況。
顧醫師提醒,別因害羞而忽視這些訊號,因為造成排尿困擾的不只攝護腺肥大,還可能是膀胱結石、感染甚至腫瘤。只有泌尿科檢查,才能真正對症下藥。
治療不等於一定要開刀
第一步通常是藥物治療,能有效改善多數症狀。如果藥物效果有限,或出現反覆尿滯留、感染、膀胱結石、腎功能受影響等情況,才需要考慮手術。目前手術方式包括:
-
傳統電刀刮除術:健保給付,效果穩定,但出血多、復原慢。
-
雷射手術:出血少恢復快,適合有心臟病或身體較虛弱的患者。
-
微創新式治療:如水蒸氣消融、束帶拉提等,傷口小且恢復較快,
顧醫師強調,關鍵是和醫師討論,依自己的身體狀況與預算選擇最適合的方案。
日常保養,讓手術延後甚至不必發生
-
飲食調整:少紅肉,多攝取茄紅素(番茄)和南瓜籽。
-
控制夜尿:睡前六小時減少喝水、避免咖啡因與酒精、睡前徹底排尿。
-
定時排尿:每兩小時一次,避免憋尿。
顧醫師提醒,早期透過生活調整就能明顯改善症狀,別等到困擾影響工作、社交甚至感情生活才就醫。攝護腺肥大不可避免,但不代表生活品質必須下降。
資料來源
衛生福利部台南分院《醫病共享決策輔助評估表 (Patients Decision Aids, PDAs) 良性攝護腺肥大的切除手術,選擇哪一種比較好?》
👉 完整版影片觀看
https://mwhealth.psee.ly/7zfc4g
👉理周健康相關平台
YouTube |影片頻道:https://reurl.cc/zNYQkN
Facebook|粉絲專頁:https://reurl.cc/oQ7v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