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民眾黨今(4)日於臺大校友會館舉行核三延役公投正聲亮「同意,更好的台灣」記者會,邀集五位發表會正方代表共同發聲,強調「更好的台灣,需要更好的選擇!」記者會由民眾黨立法院黨團總召黃國昌領銜出席,並與國民黨立委翁曉玲、和碩董事長童子賢、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清大教授葉宗洸共同說明核三延役的必要性,呼籲民眾於8月23日投下「同意」票,終結能源政策的政治綁架,讓台灣重新擁有乾淨、安全、穩定、永續的能源選項。
台灣民眾黨總召黃國昌表示,推動核三延役公投的目的,不是為了對抗誰,而是為了守護台灣的未來。他說:「總結一句話:我們不能只有抱怨,我們不能停留在擔心,此時此刻是我們勇敢行動的時刻。」
黃國昌指出,台灣正處於關鍵的歷史轉捩點,能源的選擇將深刻影響產業的競爭力、環境的永續與人民的生活品質。他回顧,自己曾在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時採取反對立場,但歷經這幾年台灣綠能推動的困境與火力發電的高度依賴,如今他選擇回到「務實、理性、科學」的立場,支持核三延役。「我們不是為了便宜的電費,而是為了更乾淨、更安全、更穩定的台灣。」他強調,這是一場必須集體面對的選擇,不該被黨派或意識形態綁架。他也深信,這一代台灣人是最真切感受到氣候變遷與電力不穩所帶來影響的一代,也應該是最勇敢願意行動的一代。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以產業界觀點提出警示,直言當前台灣能源政策是「目標正確、方法錯誤」的典型案例。他指出,非核家園曾是自己深信的信念,但在反覆檢視相關數據與國際發展趨勢後,他清楚意識到:「非核家園已落後世界潮流,該是轉彎的時候。」
童子賢指出,曾歷經核災的美國與日本,反而率先理性回歸核能。美國三哩島電廠已重啟,並獲微軟簽署20年合作契約;日本則在再生能源發展受阻後,明確設定2030年達到核電佔比22%的目標。他強調,這些國家以科學、務實克服恐懼,值得台灣借鏡。很多民眾擔憂,台灣土地小、高山多,不應該使用核電,童子賢以瑞士為例,不論是土地面積、或山地佔據國土75%,都跟台灣地理環境類似,但2024年,瑞士使用30.5%的核能,加上他們充沛的阿爾卑斯山的水力發電和約7.5%的太陽能,共構成瑞士有98%發電是不排碳的發電,這是個非常值得敬畏的數字,若再放眼歐盟,2024年總計是23.3%核能使用,當瑞士、歐盟、美國、日本都是經濟發達、環境保護獲得相當優越的國家,我們應該思考,為什麼他們能夠使用核能,而台灣卻必須被一個老舊的、被一個有成見的、宗教崇拜式觀念鎖這麼多年?
RE100(100%再生能源)是民間合作倡議,比RE100更多人參與的倡議叫CFE(Carbon Free Energy,全時無碳能源)因為全球風力加上太陽能發電,經過努力30年,加總就是15%,綠能救不了地球暖化,若不是靠水力發電加上熱能幫忙,地球暖化可能更迫在眉睫,童子賢語重心長地指出,現在台灣,只要一次颱風,就足以讓整體綠能系統面臨重創與停擺,反映出台灣再生能源在極端氣候下的脆弱與不穩定性「政府發展綠能的努力值得肯定,但方法錯誤,代價將由全體人民承擔。」
國民黨立法委員翁曉玲表示,此次推動核三重啟的公投,不僅是為了電價穩定與產業發展,更是為了守護國人的健康與子孫的未來。她指出,台灣肺癌已連續21年位居癌症死因首位,其中非吸菸者佔比極高,空污影響不容小覷,「我們卑微的,只希望能多吸幾口乾淨的空氣,而不是污染身體的髒空氣。」,民進黨政府過去以執照到期為由全面停核,卻讓燃煤與天然氣火力電廠全開,導致碳排年年飆升、空污日益惡化。如今立法院已完成修法,為核電廠延役鋪設法制基礎,中央政府不該再推諉卸責。「投下同意讓核三延役重啟的一票。告訴賴清德,我們要健康,不要髒空氣。」
核能流言終結者創辦人黃士修坦言自己身為2018與2021年兩次核能公投的領銜人,既感慨也高興能再次跟公民對話。「2018年我們以六成民意廢除了非核家園的法律,但民進黨政府仍堅持非核政策,導致供電不穩、空污惡化、碳排增加,全民承受風險。」這次正方代表橫跨藍綠白,展現核能已成多數社會共識,他強調這次公投更是「讓台灣民主的共識往前走」,將「快快樂樂地辯論、拉票、投票,向全民宣導支持核電的利益。」
針對外界對核安與核廢料的疑慮,清大教授葉宗洸以專業立場強調:「科技在進步,核能安全也在進步。」他指出,經歷福島事故後,全球核電安全標準全面升級,台灣三座核電廠與核四也已完成強化,符合國際安全要求。他強調:「我們有信心,核三若重啟,不會在台灣重演福島事故。」
對於核廢料疑慮,葉宗洸說明,目前使用乾式儲存技術,經過屏蔽與管制設計,已可確保安全無虞,且在福島災難中也通過實際考驗。他語帶感慨表示,當核能安全已能確保,台灣卻選擇全面依賴天然氣,卻僅有7到11天的存量,極易在外部封鎖下陷入危機。「我們原本可以有穩定電力,卻選了最脆弱的方式。」
正方代表今天一同亮相、未來也將透過五場發表會,持續向社會訴諸「為了更好的台灣,請在8月23日投下同意票!」這一票,不只是同意核三延役,更是同意有更好的能源安全、更好的環境永續、更好的台灣,讓人民的聲音真正成為推動改變的力量,讓我們重新拿回能源的選擇權。